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超越地位之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

发布时间:2018-05-27 11:00

  本文选题:权力 + 大国 ; 参考:《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在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之后重新获得了动力,但仍需要解决一些理论和经验性问题。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并不一致,部分原因在于双方对权力的看法不同,西方意义上的大国更多时候是"great power",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有不同的大国观,而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大国,中方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也是从"major power"入手推动的。但美国显然认为,中国要做的是一个"great power",而这会导致"修昔底德陷阱"。目前,中国经济总量正在接近美国,但追上美国仍需要很长时间,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速推进军事能力建设,使之与经济总量相匹配。但是,中国有必要赋予"great power"以新的含义,围绕提高中国人均收入以及全球共同发展实施大国战略,建设共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ower relations gained momentum after Xi Jinping president visited the United States, but som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roblems still need to be solve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o not have the sam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partly because the two side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power. In the sense of the West, great powers are more often "great power", and differe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ve different views of great powers. China has been a powerless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ype of power relationship is promoted by major power. But the United States clearly believes that what China has to do is a "great power", which would lead to the "Thucydides trap." At a time when China's economy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it will take a long time to catch u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China is accelerating its military capabilities to match the size of the economy.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endow "great power" with a new meaning, and build a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for common development around raising China's per capita income and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big countries for common glob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基金】:北京外国语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项目批准号:2016JT002)研究成果
【分类号】:D822.3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戴维·兰普顿;张遥;查晓刚;;中美关系中的力量与信任[J];国际展望;2010年04期

3 叶自成;“大国—非大国”与中国的国际地位[J];国际政治研究;1994年04期

4 华强;抗日战争与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定[J];军事历史研究;2005年02期

5 胡鞍钢;郑云峰;高宇宁;;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2013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李铁城;;中国的大国地位及对创建联合国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敬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权利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林毅夫;;21世纪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张勇;古明明;Dwright Perkins;;文化变迁、制度演进与改革和发展——制度与文化变迁视角的社会发展机制和改革发展比较分析[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4 谢冬水;黄少安;;经营式农业变迁与传统中国农业经济停滞——基于人才配置模式的探讨[J];财经研究;2011年10期

5 马会端;黄青锋;;从“问题对话”到“方法转向”——“李约瑟难题”研究进路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陈享光;赵英杰;;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7期

7 李映霞;;管理理论为何没有出现在中国?[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5期

8 陈东晓;;国际安全格局的演变及中国与大国关系的机遇和挑战[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9 陈建军;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10 刘磊;;中国古代强盛和近代衰落的经济增长解释[J];消费导刊;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毅夫;;二十一世纪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A];北京论坛(2011)主旨报告集[C];2011年

2 李明倩;;国际私法性质的历史演变——兼谈其与国际公法的关系[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3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及结构试探[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3期[C];2010年

4 郑秀艳;;“众神的盛宴”——反思希腊化城市节日之意义和功能[A];都市文化研究(第9辑)——文学艺术之城[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伊淑彪;产权安全制度与经济增长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崔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王玉龙;农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金朝晖;中国政府解决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研究(1949-1971)[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兴;政府管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魏枫;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径研究与中国经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章惠峰;阶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培楷;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印超;媒体视角下的大国意识(1943-1945)[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宏宇;经济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廖翔;制度变迁对广东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5 徐田江;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刘巍;SJZDF热电一厂竞争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高艳芳;我国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杨竹楠;论戴维·蓝普顿的中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蓁;产业结构合理性问题研究及中国的实证[D];云南大学;2012年

10 仲崇U,

本文编号:1941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41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0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