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的历史考察
本文选题:中国共产党 + 海洋战略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海洋问题。但在不同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下,中国共产党海洋战略的内容和关注点有所不同,呈现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前党的海洋战略具有重军事和国防、轻经济和人文的特点,核心是为巩固新生民主政权服务;改革开放初期,党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思想,本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尽量争取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全面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海洋战略从主要关注海防安全向海防安全与经济价值并重转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坚持和发展了经济与军事并重的思想,提出建设"和谐海洋"思想,并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Abstract]: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maritime issue. However, under different world condition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arty conditions, the contents and concern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maritime strategy are different,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ges: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rty's maritime strategy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military and national defense, neglecting the economy and the humanities. At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rt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ownership, shelving disputes and joint development", which in essence is to buy time with space and strive for a long-term peacefu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s far as possible. During the period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rty's maritime strategy changed from focusing on the safety of coastal defense to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the security and economic value of coastal defense. Since the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the Party has adhered to and developed the idea of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both economy and military affairs. The idea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ocean" is put forward, and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trong sea country" is clearly put forward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rine strateg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period.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殿卿;;毛泽东: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J];党史博览;2009年04期
2 王历荣;;建国后毛泽东的海权思想与实践[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新中国首次宣布12海里领海线内情[J];天津政协;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胡子京;;对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性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陈明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王浩斌;;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汪谦干;;“文革”前17年与新时期反腐败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朱兰芳;;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创新行为的思考和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施光跃;;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研究论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施光跃;;论当代思想解放的历史轨迹和实践特征[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明娥;;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浩雷;;科学发展视野中的“第一要务”[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孔令举;;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解放思想的结晶[A];历史的必然选择——毕节试验区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秦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成林萍;;意识形态建设与国家安全的维护[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10 罗平;;略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跃;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杜红娜;中苏论战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消极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党洁;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刘宏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殿卿;;毛泽东: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J];党史博览;2009年04期
2 陆儒德;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若干问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01期
3 徐杏;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02期
4 战立鹏;;毛泽东人民海军建设思想及启示[J];军事历史;2009年03期
5 刘新华,秦仪;论中国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政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6 邵永灵,时殷弘;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国家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威;;印度海洋战略析论[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04期
2 马[F;;试析印度的海洋战略[J];太平洋学报;2010年06期
3 曾光强;冯江源;;略论日本海洋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4 黄仁伟;;黄仁伟:换一种思维审视海洋战略[J];社会观察;2010年12期
5 李双建;于保华;魏婷;;世界大国的海洋战略[J];领导之友;2012年05期
6 胡睿;;制定海洋战略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基础构建[J];新远见;2012年11期
7 李双建;于保华;赵鹏;;周边国家海洋战略的调整和我国对策的思考[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年01期
8 樊川;;加拿大的海洋战略[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88年04期
9 修斌;;试论日本海洋战略的几个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修斌;;透视日本海洋战略:历史考察与现实应对[J];南开日本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新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海洋战略[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永伟 本报记者 尹航;建议加强国家海洋战略研究[N];解放军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菡娟;我国应抓紧时间制定“2030年前国家海洋战略”[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李颖;中国应以百年眼光规划海洋战略[N];国防时报;2011年
4 记者 秦小艳;中国海洋战略变得更为积极[N];深圳特区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杰;海洋战略研究探索经略海洋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陈里;中国海洋战略硬的还不够[N];中国经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崔鲸涛;尹卓:最大缺憾就是我国尚没有成型的海洋战略[N];中国海洋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金辉 奚平;重建新世纪中国海洋战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国海权策》作者 胡波;中美海洋战略的竞争与合作[N];中国海洋报;2014年
10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胡波;中国海洋战略主打“和”“合”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云;俄罗斯海洋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爱云;试论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的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姣;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李文娟;新世纪日本海洋战略的调整及对中国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杜时兆;新世纪日本海洋战略[D];外交学院;2013年
5 彭超;冷战后越南海洋战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孟祥军;中国国家海洋战略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樊松岭;中国海权与海洋战略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马玉婷;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李国绪;21世纪初印度海洋战略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扶远明;印度的海洋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3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6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