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韩流”:韩国政府对华公共外交论析

发布时间:2018-06-02 05:15

  本文选题:韩流 + 公共外交 ; 参考:《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21世纪以来,"韩流"在中国的风行不只是一个文化现象,韩国政府是"韩流"背后的主要推手。随着中国在世界和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日益增强,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华公共外交。而"韩流"是韩国对华公共外交的主要资源。韩国政府通过制定和推广"韩流"的文化战略,设立专门推广"韩流"的政府机构,以政府主导、政府指导企业和政府引导民间三种方式来实施对华"韩流"公共外交,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韩流"公共外交的成功除了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韩国政府与企业、民间的密切合作之外,韩中两国稳定的政治关系、两国文化上的相似性、"韩流"在推广过程中注重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以及大众的参与,也是促使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Abstract]:Since the 21 st century, the popularity of Korean Stream in China is not just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e Korean government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Korean Stream. With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in the world and East Asia, South Kore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ublic diplomacy with China. The Korean current is the main resource of South Korea's public diplomacy with China. By formulating and promoting the cultural strategy of "Korean Stream", the Korean government has set up government agencies dedicated to promoting the "Korean Stream", leading by the government, guiding enterprises and guiding the people to carry out public diplomacy with China in three ways: the government 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directed by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the folk.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 In addition to the high importance attached by the South Korean government and th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orea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civil society, the Korean and Chinese countries enjoy stable political relations. The cultural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duality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es in the promotion of Korean Stream are also the main factors to promote its succes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
【基金】: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14年青年项目资助
【分类号】:D822.33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朴光海;;韩流的文化启示——兼论韩流对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文化根源[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刘宝全;;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J];当代韩国;2014年01期

3 朱永浩;高健;;韩国文化产业及“韩流”市场营销的经济效应分析[J];东北亚学刊;2013年02期

4 郑小红;;“韩流”成因及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雅;;“韩流”对中国青少年影响研究综述[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3期

2 萧唐;;韩民族独特的道德观和家庭伦理观[J];当代韩国;2006年02期

3 林移刚;;当代韩国影视业崛起的原因探析[J];电影文学;2007年24期

4 刘宝全;;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J];当代韩国;2014年01期

5 曹玮;;中国公共外交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国外学者研究的批判性综述[J];当代亚太;2013年05期

6 赵鸿燕;汪锴;;印度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管窥[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6期

7 陈靖;赵斌;焦昆;;“韩流”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年04期

8 张小龙;张海钟;张莉莉;;女性心理学视角下的“韩流”现象解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王小欢;;试论韩剧在中国流行的文化因素[J];学理论;2012年20期

10 王书明;;试析“韩流”的发展模式及启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斯;;试论韩国在中日饮食交流史上的地位——以水稻、箸和豆腐的传布为例[A];韩国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2 陈尚胜;;论中国媒体的韩国观[A];韩国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朴圭玉;中韩家庭剧伦理文化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梁英;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四川大学;2007年

3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梦遥;韩国基督教盛行的原因[D];北京大学;2008年

2 朴爱花;从“韩流”看中韩文化交流[D];延边大学;2008年

3 陈媚;当代中韩文化交流对两国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4 高红艳;当代中韩民间敌对情绪的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戴懿菡;浅析流行歌曲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作用[D];云南大学;2012年

6 赵晓磊;朝鲜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7 朱猜猜;观看不同类型的韩剧对朝鲜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8 蔡培;中韩都市情感剧叙事方式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李梅;美国对外援助中的人权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金世仁;关于韩流、韩国旅游意向、韩国医疗旅游印象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远和;中韩传统思想与现代化[J];当代韩国;2001年04期

2 朴光海;;韩流的文化启示——兼论韩流对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文化根源[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温朝霞;;论文化传播中的抗“韩流”现象[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刘小丹;朱玮;;韩流与“亚洲”想象[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金秉运;;韩流热潮与中国大学的韩国语教育[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6 尹悦;;“韩流”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对中国的启示[J];长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孙西辉;;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动因探析[J];理论学刊;2007年01期

8 王凡;对“韩流”来袭的文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0期

9 陆高峰;;警惕“韩流”文化入侵[J];声屏世界;2007年06期

10 孙雪岩;;“韩流”探源——解读韩国的融合文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小洪;;“韩流”文化盛行于中国及其原因[J];当代韩国;2007年01期

2 成泓;“韩流”和“汉潮”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3 朴光海;“韩流”在中国的波及与影响[J];当代韩国;2003年Z1期

4 仰滢;“韩流”:又一种追星的新范式?[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5 马建青,仰滢;追因与探寻:关于“韩流”[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6 刘宏森;“韩流”·“溪流”——青少年中“韩流”现象微型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7 马建青,李小芳,董海军;解读:“韩流”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8 郑贞淑;“韩流”的影响与展望[J];当代韩国;2005年03期

9 樊星;“韩流”的文化意味[J];学习月刊;2005年11期

10 顾瑞珍;谭浩;;陈建国委员:御“寒流”,文化产业可借鉴“韩流”[J];检察风云;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Yeong-Houn Yi;;韩国人如何看待“韩流”:对韩国网络上的“韩流”话语的修辞分析(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滕青;田世英;;流行音乐中“韩流”现象的反思[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兴华;;试析“韩流”与韩国对华文化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冬季号(总第12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士君;“韩流”何时“断流”?[N];河北日报;2002年

2 倪蔚薇;大学校园“韩流”不息[N];无锡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宋佳p,

本文编号:1967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67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9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