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念与实践探析——六十年的“变”与“不变”
本文选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理念与实践 ; 参考:《教学与研究》2014年09期
【摘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建国初期党对处理与他国关系的理念设想,在六十年的发展中,它一直是中国外交的指导性理念。当今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革,中国国家利益与所处战略环境发生巨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具有指导性和开放性原则,如何认识其"变"与"不变",并保持两者间的联动,将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下一个六十年继续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
[Abstract]: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were conceived by the Par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deal with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the 6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y have always been the guiding concepts of China's diplomacy. Nowaday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and its strategic environment. As a guiding and open principle in development, how to recognize the "changes" and "unchanged" and maintain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two?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will remain vital for the next 60 year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后危机时代全球治理的新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研究”(项目号:2014M551166)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博士启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与全球秩序的重构”(项目号:2012BS06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叶自成;蒋立群;;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J];党的文献;2011年06期
2 杨成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强大生命力[J];国际观察;2004年03期
3 何志鹏;;保护的责任:法治黎明还是暴政重现?[J];当代法学;2013年01期
4 周士新;;中国对中东变局的建设性介入[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年02期
5 李景治;;试析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J];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期
6 赵伟;;邓小平的国际法思想与构建和谐世界[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03期
7 郭竞炎;;增强坚持维护战略机遇期的自觉性——重温邓小平的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J];红旗文稿;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9 杜红娜;中苏论战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消极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波;喻剑利;;论海洋环境保护——“对一切义务”的视角[J];当代法学;2008年02期
2 何志鹏;;主权:政治现实、道德理想与法治桥梁[J];当代法学;2009年05期
3 何志鹏;孙璐;;国际软法何以可能:一个以环境为视角的展开[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4 李斌;;《保护的责任》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影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何志鹏;;超越国家间政治——主权人权关系的国际法治维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6 宋杰;;“保护的责任”:国际法院相关司法实践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蔡从燕;;联合国履行R2P的责任性质:从政治责任迈向法律义务[J];法学家;2011年04期
8 曾令良;;当代国际法视角下的和谐世界[J];法学评论;2008年02期
9 刘中民;;中东变局与中国外交的几个基本问题[J];国际观察;2012年01期
10 曲星;;联合国宪章、保护的责任与叙利亚问题[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思科;[N];人民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哲;;理念与实践:面向我国刑事司法 上海刑事法学者主题演讲[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姜津津;;寻求刑事法理念与司法实践的融合——评《理念与实践:面向我国刑事司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我校举办“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专题讲座[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刘红梅;;新中国60年西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与实践[J];攀登;2009年06期
5 武心波;;日本国际制度外交理念与实践的历史变迁[J];国际观察;2009年06期
6 王申;法治的理念与实践[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05期
7 沈国放;;中国新外交的理念与实践[J];世界知识;2007年13期
8 ;魏县第二中学[J];党史博采(理论);2010年01期
9 冯玉军;郭萍;;“浚哲文明”的尝试:朝阳大学的理念与实践[J];朝阳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10 叶绪江;;党政干部“能本培训”的理念与实践[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斯道拉恩索;;我们在减少碳足迹的道路上[A];低碳造纸理念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嗣涔;;从台湾经验论大学的行政领导、民主参与及社会关怀:理念与实践[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隆军花;;预防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4 沈海平;;宋庆龄的救济福利理念与实践[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陈瑷辉;;浅淡HSE管理理念与实践[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钮小桦;;北京二中学校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解析[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7 黄跃雯;;生态旅游的理念与实践:台湾原住民部落的观点[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邱志荣;陈鹏儿;;传承古越文脉 展示水乡风情——浙东古运河整治的理念与实践[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赵颖华;;我们不同于任何报纸——《北京科技报》全新改版一年的理念与实践[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武秀昆;;院前急救的护理理念与实践[A];河南省急诊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强勇;将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对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2 林一民;城市发展的理念与实践[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张国香;“服务型法院”的理念与实践[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周村三中党支部书记、校长 高锡军;关注教师幸福 关注学生成长[N];淄博日报;2008年
5 陈民宪;“人人享受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4年
6 孙玉遐;这里对孩子说“不”少[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陈民宪;“人人享受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陶继新;有出息的好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王建源;芬兰民事司法改革的理念与实践[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刘昶 鲜晓荻;创新理念实践 引领绿色发展[N];贵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卫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外交理念与实践[D];西北大学;2006年
3 汪润;“夺取汉学中心”的理念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杨;治理理论视域下现代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理念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韩浩;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亚杰;基于集成的学位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张东海;全人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冉源懋;从隐性生存走向软性治理[D];西南大学;2013年
9 潘妍娜;“回归传统”的理念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10 康乐;大学社会责任理念与履行模式[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训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理念与实践[D];安徽大学;2003年
2 谭敏;台湾地区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及实践[D];厦门大学;2006年
3 张薇;论美国高等教育创新的理念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雷婷婷;郭秉文的平衡办学理念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国长;论民意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白晓旭;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理念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焦红新;天津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张雯君;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辉;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83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8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