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中国与欧盟:理念、行动、分歧与合作

发布时间:2018-06-06 09:43

  本文选题:气候治理 + 中国 ; 参考:《欧洲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理念和行动,分析双方之间存在的分歧以及合作前景。笔者认为,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中欧的全球气候治理理念都处于变化中。中国从之前被动地接受"治理",到积极地参与国际机制,甚至主动提出治理方案,如南南合作。而中国近期提出的"自主国家贡献"目标更是对促成2015年的巴黎气候谈判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欧盟利用话语权和气候外交的优势,在引领气候治理向着自己意愿方向发展的同时,逐渐成为分化发展中国家阵菅的"推手"。中欧尽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但双方的合作空间却在不断扩大。这是因为中国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气候治理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而欧盟也愿意以更温和的态度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展开合作。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ideas and actions of China and EU in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prospec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ince the Kyoto Protocol came into effect, the concept of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in China and Europe has been changing. China has moved from passively accepting "governance" to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mechanisms and even proactively proposing governance programmes, such as South-South cooperation. China's recent "national contribution" targets send a positive signal to the Paris climate talks in 2015.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advantages of discourse power and climate diplomacy, the European Union, while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limate governance towards its own will,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pushing hand" to divide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Despite serious differences in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the scope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s expanding. This is because China is increasing its willingness and capacity to cooperate in climate governance, and the European Union is willing to work more gently with emerging powers, including China, on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分类号】:D822;D814.1;P4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振英;;全球气候变暖与清洁发展机制[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07期

2 ;历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要点[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全球气候可能面临极严峻一年[J];中国.城乡桥;2007年02期

4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责任和气度[J];国土资源;2007年07期

5 吕吉尔;;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吗?[J];世界科学;2007年10期

6 姜春娜;杜丽娜;;浅论全球气候变暖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年02期

7 高育红;;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新思路[J];环境教育;2009年08期

8 陈志;;依靠创新应对全球气候问题[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0年04期

9 尹晓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J];民营科技;2010年08期

10 高峰;;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J];中国减灾;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余根;沙光明;顾承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探讨及成因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罗端明;祝燕德;;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湖南2006年气候及应对气侯变化建议(摘要)[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文忠;;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传统农业[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建新;;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及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燕;;全球气候变暖对泉州的影响与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6 杨金彪;朱莲芳;解小寒;朱焱;;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对苏州大气环境的影响与对策[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王世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冰川旅游地的适应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菊梅;覃鸿;林南;毛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预测因子的选取原则[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韩卫平;黄锡生;;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林振山;孙娴;;CO_2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温)变化的影响及其预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学科;全球气候变暖开始于19世纪末[N];科技日报;2013年

2 保罗·布朗 焦旭 整理;全球气候变暖难阻油企发大财[N];中国能源报;2014年

3 孟晨光;全球气候变暖将致粮食危机风险大增[N];粮油市场报;2014年

4 记者 林峰;全球气候变暖 非洲首当其冲[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王如君;汇丰出资改善全球气候[N];人民日报;2007年

6 童国庆;全球气候变暖与世界范围的水短缺[N];中国水利报;2008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宏策;为全球气候把脉[N];科技日报;2013年

9 黎昌政邋李鹏翔;武汉5月上旬前入夏,2000年以来第7次[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沪奇;建立现代化全球气候检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伟华;非对称需求困境:全球气候博弈中的需求与利益冲突[D];外交学院;2010年

2 李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晶;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沈玲玲;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徐芳宇;联合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D];南开大学;2013年

4 杨林;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的应对[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王壮壮;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张煜丽;联合国与全球气候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学灵;全球气候政策议程设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徐立才;论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D];苏州大学;2009年

9 丁晓晶;全球气候共治中的非政府组织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10 徐怡平;论全球气候问题的多层次治理[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986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86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