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研究
本文选题: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参考:《山西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一些政治经济领域中的矛盾频频暴露,不仅包括深层次的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矛盾,同时也包括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催生的跨国犯罪、恐怖组织等问题。在世界经济政治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依赖程度也随之加深,国际社会中诸多问题呈现出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特征。为了人类共同家园的永续发展以及各国利益得以平等共享,维持全球的正常秩序,"全球治理理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运而生。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国内改革开放的步子才刚刚迈开,中国时而出现在全球治理活动中,时而消失。在国家政府能力增强的同时,国际社会的期望不断上升,中国自身的责任意识也在日益深化。因此,研究中国政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担任角色的变化以及展望未来能够在全球治理中担任何种角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全球治理相关理论。第一节全面论述全球治理的定义。第二节介绍全球治理兴起的社会背景及理论渊源。其中,社会背景主要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产生以及多主体的组织机制与国际规则进行分析;理论渊源主要指古典自由主义中卢梭的"联邦论"以及康德的"永久和评论"与新自由主义的相互依赖理论。第三节详细阐述全球治理自身的发展现状。主要指自身发展的脉络,从旧有的治理机制,如全球治理前身——国家治理到G8再到全球治理机制的转型发展。本章对全球治理理论的系统阐述是把握文章脉络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角色演进的历史脉络。通过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具体案例,将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变化进行介绍。为第三章角色定位的理论分析做必要的事实铺垫。第三部分主要以"角色分析理论"为框架,"中国"这一主权国家作为分析变量,具体阐述中国政府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角色定位。"角色分析"理论包括三方面。首先,主体的角色自我认知;其次,系统对于主体的角色"预期";最后,将"自我认知"与"他者预期"进行对接,对接顺利形成定位,不顺利形成角色冲突。其中,第一节主要阐述中国政府自身的角色认知。认知的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综合实力的认知、中国利益诉求的考量、意识形态理念对实力与利益的整合。第二节主要分析全球治理对中国的"角色预期",包括"参与者"与"建设者"这两大类预期。第三节主要分析中国政府将"自我认知"与"他者预期"进行对接,合理的对接形成角色成功定位,不合理对接会造成角色的冲突。具体通过中国参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加明确了中国加入到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不但对将来中国面对全球治理的战略选择具有指引作用,同时也对全球治理的转型发展应如何彰显中国力量指明了方向。第四部分展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目标角色的战略选择。选择正确的战略有利于中国角色发挥应有的责任,更有利于实现全球治理机制的利益向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倾斜。具体包括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其中近期目标在上述三部分有所涉及,远期目标主要包括思想层面,用中国理念影响全球治理总体方向;实践层面,用中国方案影响全球问题有效解决。具体包括加强"中国式"全球治理理论的变革、促进国家内部建设和全球治理的和谐交往、有关治理议题的设立以及运用地区治理的驱动性带领全球治理转型发展。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 the conflicts in som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ields have been exposed , including the deep cultural , social , ethnic and religious conflicts ,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governance . The fourth part looks forward to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 ' 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governance . The fourth part looks forward to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 ' 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governance . The fourth part looks forward to China ' s strategic choice of global governance .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托尼·麦克格鲁,陈家刚;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1期
2 王乐夫,刘亚平;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J];学术研究;2003年03期
3 王荔红;浅谈全球治理理论及其制度治理实践[J];东南亚纵横;2003年11期
4 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吕晓莉;“全球治理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纪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6 王小民;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7 孙辉,禹昱;国际政府组织与全球治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任剑涛;;在一致与歧见之间——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问题[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4年00期
9 易文彬;全球治理模式述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4期
10 庞中英;;关于中国的全球治理研究[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卢静;;发展中国家与全球治理[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隆;;全球治理的理念认知与模式更新[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4 王明国;;全球治理机制复杂性的兴起:挑战与反应[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5 吴永辉;;全球治理中国际标准的勃兴[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贾庆国;;中国与全球治理:挑战者还是改革者?(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Byung-Hee Soh;;中国在设计新的与和谐的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8 许涛;;全球治理与中国战略的路径选择[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9 王义桅;;身份的冲突:为何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10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2年
2 李丽纯;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政治议题[N];学习时报;2009年
3 张严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崛起的中国与全球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张伯里;把握全球治理态势 增强全球治理观念[N];人民日报;2010年
5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全球治理的前提是不带任何成见的平等对话[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张胜军;全球治理的三个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7 高奇琦 杜欢 整理;全球治理的中国责任[N];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金砖五国研究中心主任 G20研究中心主任 约翰·柯顿;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契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9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 南方周末实习生 夏以华;“除了全球治理,,没有其他方法”[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陈博;积极推进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奇才;全球治理、善治与法治[D];吉林大学;2009年
2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许健;全球治理中的经合组织及中国与其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4 唐颖;全球治理中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D];外交学院;2010年
5 涂用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甘锋;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9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忠平;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琪煜;论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大学;2013年
4 晋佳丽;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软实力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蓓蓓;全球治理困境与G20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舒飞洋;《中国走向世界:不完全大国》(第四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唐立辛;“全球智库”的发展对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与作用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8 彭琴;全球治理下的跨国城市网络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谭甜甜;基于全球治理视角下的核恐怖主义防治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10 江睿;我国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全球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15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1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