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利益边疆
本文选题:疆域形态变迁 + 海外利益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4年05期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深化,一国的国家利益溢出领土范围以及国家间利益交融的现象日渐普遍和深入,并导致了国家疆域及边疆形态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的利益边疆概念,逐渐演变为界定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海外利益范围的基本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运用于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不仅无须对利益边疆说"不",而且完全可以也应该顺势而为,运用此概念来界定中国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重要的海外利益区域,并构建自己的利益边疆。为此,中国既需要进行利益边疆的理论构建,形成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利益边疆理论,也需要进行利益边疆的现实构建,恰当地界定利益边疆,并以巩固的战略边疆来支撑自己的利益边疆。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the phenomenon of national interest spillover from territory to territory and the blending of interests between countr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and deepening, which leads to the change of national territory and frontier. Accordingly, the concept of interest frontier put forward by western countries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he basic concept of defining the scope of overseas interests of countri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lobalization, which has been accepted and applied to national strategies by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China not only does not need to say "no" to the frontier of interests, but also can and should do well. Using this concept to define China'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terest areas abroad, and to build its own interests frontier. Therefore, China not only needs to construct the theory of interest frontier, but also need to construct the theory of interest fronti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define the interests frontier properly. And to consolidate the strategic frontier to support their own interests frontier.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11&ZD122)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迎春;;战略边疆与中国和平发展[J];太平洋学报;2011年05期
2 杨成;利益边疆:国家主权的发展性内涵[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11期
3 徐黎丽;;国家利益的延伸与软边疆概念的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于沛;从地理边疆到“利益边疆”——冷战结束以来西方边疆理论的演变[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涛;;困难的坚守:论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之维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王猛;;从苏丹个案看中国对阿外交之成长[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3 袁祖社;“全球公民社会”的生成及文化意义——兼论“世界公民人格”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内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王钰;关立新;;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5 贾栋;;全球化下国家主权论的再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刘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刘大秀;全球化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长白学刊;2000年05期
8 王续添;转型期中国的中央权威:挑战与回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J];长白学刊;2003年03期
9 漆思;;现代性问题反思的辩证思维与当代生活价值[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10 李霞;;社会政策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以欧盟为案例的考察[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胡代光;;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我们的对策[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3 叶青;;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多元化问题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4 董正华;;全球化的歧义与真实历史进程[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董正华;;科学、生产力、现代化的本质与“未来景象”[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张登文;;后发展国家命运方程的求解——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程中后发展国家研究的再认识[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田启波;王红;;如何看待马克思社会批判范式的当代价值——基于对以人为本制度维度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龚万达;社会生态视野中的志愿服务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姚站军;“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许丽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媛媛;我国残疾人生存权保护中政府职责的法律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yN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覃军;政府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国利;论道家的生态政治哲学意蕴[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雪丽;劳动社会化与社会现代化[D];东华大学;2011年
6 李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白霞;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晓博;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华投资业务结构调整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赵s搕,
本文编号:2016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1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