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建构良性边疆外交中的跨界民族因素

发布时间:2018-06-15 02:01

  本文选题:边疆外交 + 良性边疆外交 ; 参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边疆是跨界民族区别于非跨界民族的地域象征,跨界民族是边疆动态社会属性的特殊代表符号。边疆的社会性受跨界民族因素影响,跨界民族的地域性亦和边疆关联。边疆的前沿地域特征与跨界民族互动内外的特点,必然要求两者在中国建构良性周边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赋予外交内涵,可谓之"边疆外交"。"亲诚惠容"的跨界民族关系互动是促进良性边疆外交建构的关键环节,良性边疆外交则是良性周边外交的具体展现。跨界民族与边疆外交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的天然互动逻辑关系,注定了良性边疆外交的建构离不开友好跨界民族关系的打造。
[Abstract]:The frontier is a regional symbol that distinguishes the cross-border nation from the non-cross-border nationality, and the cross-border nationality is the special representative symbol of the frontier dynamic social attribute. The sociality of the frontier is influenced by the national factors, and the region of the cross-border nationality is also related to the frontier. The frontie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border ethnic interaction must require both of them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nign peripheral diplomacy in China and endow with diplomatic connotations,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frontier diplomacy". " The interaction of the na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sincere and sincere is the key link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nign frontier diplomacy, and the benign frontier diplomacy i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benign peripheral diplomacy. The natural interactiv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border nationality and frontier diplomacy in geographical space doomed the construction of benign frontier diplomac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friendly cross-border nation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滇藏缅印交角地区交流互动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为:15ZDB122) 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缅边境地区难民子女教育问题与边疆治理研究”(项目编号为:16YJC880006)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藏缅走廊’上的难民问题研究”(项目编号为:QZY1718)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文虎;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和平崛起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闫文虎;论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和平崛起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3 闫文虎;;中国的跨界民族问题与和平崛起战略[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蔺焕萍;王继青;;中东跨界民族类型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葛公尚;非洲跨界民族之管见[J];西亚非洲;1985年05期

6 闫文虎;论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J];理论导刊;2001年11期

7 闫文虎;跨界民族问题与中国的和平环境[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05期

8 吴宏伟;中亚国家与中国跨界民族:人口和分布[J];世界民族;2005年05期

9 龚炜;;浅议跨界民族在中国与东盟外交中的影响[J];知识经济;2007年11期

10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及其现代建构[J];世界民族;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稚;;关于跨界民族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兼论中国与东南亚的跨界民族[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张正明;;跨界民族问题刍议(摘要)[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吴金光;跨界民族问题成为引发重大国际冲突的根源[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谭德峰;跨界民族问题冲击“民族国家”现有秩序[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吴金光;跨界民族问题对地区关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吴楚克;东南亚国家形势变化中国地缘安全观念面临挑战[N];中国民族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海知;跨界民族问题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影响及走向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姚亚杰;论中缅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玮;中缅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地缘政治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20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20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