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日美关系研究:尘封“密约”的调查与日美关系的风波

发布时间:2018-06-15 06:24

  本文选题:日美“密约”调查 + 日美关系 ; 参考:《和平与发展》2014年02期


【摘要】:2009年日本民主党上台后即着手调查1960年《日美安保条约》修订以来日本国内关于日美正式条约文本以外还有"秘密条约"传闻的调查,现"密约"基本上得到了证实。日美"密约"相关内容涉及日本与核武、驻日美军对朝鲜半岛动武、美军冲绳基地搬迁等诸多方面。民主党执政就着手调查"密约"的目的,一是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标榜尊重国民知情权以树立形象;二是对美外交中施加"民意"压力以争取主动和权益。虽然"密约"内容的披露不会动摇日美同盟的基础和框架,但对日美关系潜在且深远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Abstract]:After the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 took office in 2009, it began to investigate the rumors of "secret treaties" in Japan since the 1960 "Japanese-US Security Treaty" was amended. Now, the "secret treaty" has basically been confirmed.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Japanese-US "Compact of Secrets" relate to Japan and nuclear weapons, the use of force by the US military in Japan against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relocation of the US Okinawa base, and so on. When the Democratic Party took office, it began to investigate the purpose of the "Compact of Secrets." first, it was necessary for domestic politics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people's right to know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image; second, to exert pressure on "public opinion" in US diplomacy in order to strive for initiative 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Although the disclosure of the contents of the Compact will not shake the foundation and framework of the Japan-US alliance, the potential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Japanese-US relations still exists.
【作者单位】: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分类号】:D8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伯江;;日美关系的特征及其中近期走向[J];现代国际关系;1990年02期

2 冯昭奎;日美关系:从战后到冷战后[J];美国研究;1996年03期

3 蒋立峰;;问诊“泉·麻”惧美症[J];日本学刊;2006年01期

4 林晓光;周彦;;2010:日本民主党政府的对外政策和日美关系、中日关系[J];和平与发展;2011年01期

5 陈鸿斌;美国和日本召开“七十年代就在昨天”讨论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7期

6 林晓光;;一本书震动日美关系[J];世界知识;1990年11期

7 贾群英;;再议日本谋求“正常国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刘江永;抗战时期的日美关系及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J];日本学刊;2002年05期

9 樊勇明;;铃木在日美关系和国内政局上面临考验[J];国际展望;1981年12期

10 孙叶青;;浅析日本近年来愈加重视日美关系的原因[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泰平;;日本民主党政权的外交政策取向[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2 周泽宣;;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与孝文化的关系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维远;王江鹏;;日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关于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几点认识[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4 戴东阳;;近60年来美国的近代中日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5 陈崇凯;纵瑞彬;;对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考——中外关系史研究状况综述[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结海;卢汉龙;孙克勤;;上海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趋势预测与问题分析[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马皑;董晓鹏;陈蕊花;杨胜娟;;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社会心态与社会适应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文静;彭华茂;王大华;;老年人日常生活方式与老化态度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后记[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喜庆;;当代中国党际领导关系研究[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交大 环太研究中心主任 王少普;日美关系进入转型期[N];东方早报;2009年

2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美日互赠大礼 继续重视同盟关系[N];光明日报;2009年

3 记者 江冶;日美关系有待牛肉考验[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倪旅泉;日美关系的“成熟”[N];解放日报;2007年

5 ;日美关系的“秋天”来临[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6 于青;日美关系重要节点[N];人民日报;2010年

7 三眉;日美关系:日本从“小妾”变成了“情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马小宁;牛肉“搅局”日美关系[N];人民日报;2006年

9 宫秀川;奥巴马访日:日美关系龃龉不断[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10 早报记者 俞懿晗;日美同盟有利邻国关系?[N];东方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瑕;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李渤;当代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研究——从民族心理特征角度[D];外交学院;2003年

4 张玉国;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喜庆;当代中国党际领导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姜秀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杨值珍;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印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孙丽萍;印度尼西亚与美国关系研究(1945-1966)[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敏;我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王翌;苏哈托执政时期印尼与美国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周琪;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发展及原因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4 李蓓;边疆地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5 魏淑元;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叶小青;冷战后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玮;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金志;当代中国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邹勇刚;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竞争力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杨志阁;论日本在美日同盟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1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21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f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