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本文选题:民族主义思潮 + 中日甲午战争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7期
【摘要】: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包括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活动。对这一举动,国外的媒体大多能够给以正面的解读和评价。但也有不少媒体表达了一种担心,认为在这个中日关系高度敏感的时期,中国的高调纪念活动会在继钓鱼岛争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后,将中国国民的对日民族主义情绪推向新的高潮,由此或许会给中日两国关系的处理和东亚局势的稳定带来一些隐患。
[Abstract]:This year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World Anti-Fascist War. To this move, the foreign media can give a positive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mostly. However, many media have also expressed concern that at a time whe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re highly sensitive, China's high-profile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will follow 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and the outbreak of the Sino-Japanes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5. Bringing the nationalist sentiment of Chinese people to a new climax may bring some hidden dangers to the handling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ituation in East Asia.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分类号】:D822.3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毅;;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27期
2 张乾元;;民族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征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9期
3 胡凯基;;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思潮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4 王喜峰;;浅析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演变历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1期
5 陶绪;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形成的原因[J];中州学刊;1994年04期
6 胡成;略论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对边疆事务的构思[J];近代史研究;1995年06期
7 彭树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再版前言[J];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05期
8 张志坤;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评析[J];日本研究;2003年01期
9 孙红姐;;浅谈工业社会中的现代民族主义思潮[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9期
10 黎跃进;;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产生发展的背景:“现代化”的挑战与回应[J];东方丛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纪霖;;从国民共同体到民族共同体——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潮[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炳权;当代民族主义思潮:时代价值与理论局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25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2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