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大国竞争与中国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

发布时间:2018-06-16 15:16

  本文选题:重返东南亚 + 大国竞争 ; 参考:《东南亚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美国高调"重返"东南亚和日本紧随其后强化其在东南亚的存在,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日益明朗。美日"重返"东南亚使得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不仅面临着更有力的竞争对手,经济外交为中国崛起带来的安抚效果也大打折扣,东盟国家的大国平衡策略则加剧了大国的竞争效应。为此,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外交的能力,通过寻找各方利益契合点、灵活运用正负面经济手段、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区域公共产品等方式来维护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 the United States' high-profile "return" to Southeast Asia and Japan followed closely to strengthen its presence in Southeast Asia,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major powers in the reg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ear. The "retur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o Southeast Asia has made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face not only more powerful competitors, but also the conciliatory effect brought about by economic diplomacy for the rise of China. The great power balance strategy of ASEAN countries intensifies the competitive effect of great powers.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further enhance its economic diplomacy and to flexibly u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conomic instruments by seeking common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Provide more effective regional public goods and other ways to safeguard Chin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in Southeast Asia.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日本安全战略调整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14JJD810014)
【分类号】:F125.5;D8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卢光盛;;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关系[J];创新;2011年03期

2 孙学峰;黄宇兴;;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J];当代亚太;2011年01期

3 姜志达;;论新时期中国—东盟关系及其走向[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4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东南研究所课题组;;中国与东盟关系2012~2013年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3年01期

5 邱丹阳,程永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效用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3期

6 曹云华;论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依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1期

7 周永生;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外交概念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7期

8 唐世平,张蕴岭;中国的地区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6期

9 孙学峰;;东亚准无政府体系与中国的东亚安全政策[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鹏年,李滢洁捚;印度的经济外交[J];当代亚太;2005年08期

2 刘丰;;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3 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4 徐进;;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与构想[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5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6 郭伟华;王红续;;危机幕后的东亚地区秩序分析[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7 周建仁;;联盟形成理论:评估及对中国的政策启示[J];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8 刘凯;曾军;;中美战略利益诉求的互补与两国关系发展趋势探析[J];大连干部学刊;2007年01期

9 易佑斌;;论东亚共同体理念的基本价值观规范[J];东南亚纵横;2005年12期

10 唐彦林;;和谐世界视角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与战略新选择[J];东南亚纵横;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伟成;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D];复旦大学;2011年

2 阿燃燃;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张克成;基于方法论视角的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姜运仓;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何传添;东盟经济外交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樊瑛;多边贸易体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马丹;中美对外贸易体制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夏建平;认同与国际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崔颖;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仇发华;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静;约翰·米尔斯海默的“中国威胁论”剖析[D];辽宁大学;2011年

2 余银萍;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日关系(1991-2006)[D];湘潭大学;2011年

3 王婧舒;后危机时代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思路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4 施钰超;地方外事服务外企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毕伟光;大陆封锁政策的经济外交视角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李睿妍;论南中国海海洋资源权益争端及对策探析[D];青岛大学;2011年

7 张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视阈中云南的机遇与挑战[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焦圣华;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外交[D];外交学院;2004年

9 刘军;论国际统一战线的新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许振政;冷战后印度“经济外交”与世界大国的追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芳川;;古代来华使节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3 唐世平;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下的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J];当代亚太;2000年07期

4 吴献斌;90年代东南亚与台湾的关系[J];当代亚太;2001年11期

5 林锡星;“走出去”——到缅甸做生意[J];东南亚研究;2002年06期

6 提塔帕·瓦特娜普卢提帕萨伊,周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四国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J];东南亚研究;2003年03期

7 林梅;中国与印尼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4年01期

8 石家铸;南海建立信任措施与区域安全[J];国际观察;2004年01期

9 张蕴岭;为什么要推动东亚区域合作[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10 陈虹;共享增长: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与思考[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琪;经济外交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2 冯存万;欧洲经济外交的规制主义分析[J];国际论坛;2005年01期

3 贾永轩;;国家间外交关系的新趋势——经济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11期

4 李巍;孙忆;;理解中国经济外交[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周永生;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外交概念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7期

6 刘晓强;浅析中国的经济外交[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陈德民;;经济外交助推中国和平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8 杨昕沫;;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经济外交[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王丽娟;武晓光;;经济外交与保障我国政治安全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胡浪;巫世生;;浅析中国经济外交及其金融危机下的挑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范洪颖;;浅析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外交[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向梅;当代俄罗斯经济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静;冷战后中日经济外交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2 马丹丹;二战后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刘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4 薛柯佳;论转型以来的俄罗斯经济外交[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吴明玉;中国和印度对非洲经济外交的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袁帅;欧盟经济外交政策与决策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7 李兴华;新时期俄美间经济外交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周红;普京对德“经济外交”探析[D];外交学院;2008年

9 常飞;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的经济外交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毕伟光;大陆封锁政策的经济外交视角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7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27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9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