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我国发展援助体系中的作用
本文选题:科技政策 + 能源开发 ; 参考:《国际经济合作》2015年03期
【摘要】:正2014年是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35周年,三十多年来,通过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安排了近900个对华援助项目,资金金额约为10亿美元,项目涉及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科技政策、技术引进、区域发展、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小城镇建设、流域治理、湖泊整治、防沙治沙、消除贫困、艾滋病防治、节能减
[Abstract]:The year 2014 marks the 35th anniversary of China's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Over the past 30 years or so,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 has arranged nearly 900 aid projects to China through the 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 of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The project involves institutional reform,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licies,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regional development, new energ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watershed management, lake remediation, s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poverty eradication. AIDS Prevention, Energy Saving
【作者单位】: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
【分类号】:D81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钟伟;二战以来美国的科技政策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05年04期
2 武夷山;;完善我国科技政策之三策[J];民主与科学;2006年01期
3 吴必康;;鉴往知未 以人为本——从历史的视角看科技政策[J];民主与科学;2006年02期
4 王骏;;传统·理念·体制——美国科技政策刍议[J];民主与科学;2007年06期
5 孙永金;;商丘公众对科技政策制定的参与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6 张恩敏;;建国初的科技政策(1949—1956)[J];党史资料与研究;1986年04期
7 张晶;;90年代科技政策的四个特点[J];领导科学;1989年08期
8 程建平,方卫华,王朴;区域性科技政策的误区[J];市场经济导报;1996年07期
9 王木清;美国的新经济科技政策[J];海内与海外;2001年04期
10 王艳;二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演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制定向度的社会形塑[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杨斌;;中国科技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特性分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刘雯;;完善食品安全科技政策的思考及建议[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光;文剑英;;从科学与社会互动看科技政策的目的[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5 李建峰;;中国与韩国科技政策的比较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6 马来平;解世杰;;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4:科技创新——科学优先还是技术优先[C];2007年
7 郭晓林;;《区域发展战略及科技政策》(摘要)[A];2009'沿海区域产业科技管理研讨会会议资料(部分)[C];2009年
8 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9 李喜先;;进行“冷聚变”研究是坚持科学精神[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7:“冷聚变”争论[C];2008年
10 刘立;;中国科技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武夷山;完善我国科技政策的三大建议[N];光明日报;2007年
2 常科;长宁区率先建立科技政策服务站[N];上海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燕宁;千名“科技政策辅导员”进万家企业[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钮怿;打开科技政策的“降落伞包”[N];文汇报;2012年
5 记者 唐乐燕;配套“组合拳”释放科技政策含金量[N];芜湖日报;2014年
6 孙蔚;科学价值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N];科技日报;2001年
7 李壮;科技政策为自主创新保驾护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完善我国科技政策需三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9 郭凯;展望美国新政府的科技政策[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窦晓竹;千名辅导员为企业提供“套餐式”政策服务[N];江苏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卉珏;科技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郝莹莹;欧盟科技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马欣员;美国科技政策及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华伦;知识流动视角下科技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我国公共科技政策制定及其评估体系的建立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2 张红太;试论科技政策制定中的和谐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凯;湖南科技政策的制定状况与实施效果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珍燕;中美日科技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烁;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凌芳;科技政策的社会形成[D];湖南大学;2010年
7 管书华;科技政策制定与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杨健;我国科技政策制定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9 陈尧;重庆市科技政策效果评估与建议[D];重庆大学;2005年
10 覃永毅;科技政策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55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5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