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飞跃:中法建交半世纪文化沉思
本文选题:中法建交 + 文化对话 ; 参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22期
【摘要】:1964年1月27日,当法国在和中国握手时,欧洲"开启了中国时代"。在中法建交五十年后,中国转变的速度令人着迷,也耐人寻味。法国和欧洲陷入局部性的危机,谨慎前行,而中国则将同美国一样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一级。两国之间在思想方面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在思想深处都互有好感、相互尊重。中国同欧洲一样,需要依靠其自身的文化特性,证明政治和经济的自主性,并且通过对自身文化记忆的深入分析与"重估",来增强对自己文明遗产的信心。人们已经证实了第四次危机的来临,能拯救我们的,并不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而是一种新的信仰。我们需再创造出一种面向文化对话的政治哲学,这就要求人们对这两种文化的潜能给予足够重视。
[Abstract]:On January 27, 1964, when France shook hands with China, Europe "opened the Chinese era." Fifty year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the speed of China's transformation is fascinating and intriguing. France and Europe are caught in localized crises and proceed cautiously, while China will become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level, like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obvious similarities in though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mutual affection and mutual respect in the depths of their minds. Like Europe, China needs to rely on its ow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o prove it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utonomy, and to strengthen its confidence in its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and "reappraisal" of its own cultural memory.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a fourth crisis will save us not a new world war, but a new faith. We need to create a new political philosophy for cultural dialogue, which requires people to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potential of these two cultures.
【作者单位】: 巴黎第七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历史中心;
【分类号】:D822.356.5;G1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沙;在周总理领导下参与中法建交谈判──访中国原驻瑞士大使李清泉[J];江淮文史;1994年01期
2 王华;震惊世界的中法建交[J];党史天地;1999年09期
3 姚百慧;;蒋介石力阻中法建交[J];晚报文萃;2014年09期
4 姚百慧;夏秀芬;;中法建交多国档案选编(二)[J];冷战国际史研究;2010年01期
5 刘驯刚;北京——巴黎之歌——志庆中法建交40周年暨互办文化年[J];中外文化交流;2004年10期
6 潘敬国,张颖;中法建交中的美台因素[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3期
7 李敏;;中法建交始末[J];文史精华;2008年09期
8 高长武;;周恩来与中法建交[J];文史天地;2009年04期
9 姚百慧;;中法建交多国档案选编(一)[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9年00期
10 姚百慧;;论美国与中法建交的关系[J];世界历史;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秀丽;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项目又增新亮点[N];中国文物报;2014年
2 记者 梁晓华;我驻马赛总领事举行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招待会[N];光明日报;2014年
3 记者 梁晓华;感知中国:《中法建交始末》在巴黎首发[N];光明日报;2014年
4 周晶璐;中法建交半世纪纪念渐入高潮[N];东方早报;2014年
5 ;习近平主席和奥朗德总统为“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题写序言[N];人民日报;2014年
6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潘启雯;中法建交50周年:两份书单耐人寻味[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7 焦波;开启未来合作之路[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记者 梁晓华;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拉开帷幕[N];光明日报;2014年
9 记者 赵明昊;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招待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刘华;中法建交的远见启迪未来[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毛传伟;中法建交中的阿尔及利亚因素[D];外交学院;2009年
2 关培凤;战后法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的演变与中法建交(1949-1964)[D];武汉大学;2004年
3 周磊;中法建交过程中的阿尔及利亚问题和台湾问题(1958-1964)[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靖;影响中法建交的中国国内政治因素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5 靳孔胜;中法建交及其对两极格局的冲击述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尹明明;戴高乐的外交政策[D];外交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055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5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