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倍内阁的东南亚安全外交
本文选题:日本 + 东南亚 ; 参考:《国际观察》2014年06期
【摘要】:第二次安倍内阁上台后对东南亚地区开展了积极的安全外交,从外交观念和外交行动上对日本与东南亚的安全外交进行了重构,并以"海洋安全"和"中国威胁"为抓手,使双方的安全合作更为广泛和深入。这种安全外交政策的推行与日本国内加快重整军备步伐息息相关,同时也受到美国、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一安全外交的影响下,日本的防卫力量将得以增强,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有加剧之虞。因此,中国应积极应对,确保周边局势与地区安全秩序的稳定。
[Abstract]:After the second Abe Cabinet came to power, he carried out active security diplomacy in Southeast Asia, reconstructed the security diplomacy between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 in terms of diplomatic concepts and diplomatic actions, and took "maritime security" and "China threat" as the starting point. So that the two sides of the security cooperation more extensive and in-dep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ecurity foreign polic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celeration of rearmament in Japan, and is also influenced by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security diplomacy, Japan's defense forces will be strengthened, but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East Asia is in danger of getting worse. Therefore, China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situation and regional security order.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崛起背景下日本亚太外交战略的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1BGJ026)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转型期日本的对华认知与对华政策”(项目编号:13TJC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万胜;;日本安倍内阁国家安全战略初探[J];东北亚学刊;2014年03期
2 孙伟;;后冷战时期日本与东盟安全合作的演变[J];南洋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3 杨光海;;论中国对东南亚的军事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益波;;浅析日本与东盟安全合作的新变化及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声海;从东京会议看日本与东盟关系的新发展[J];当代亚太;2004年03期
2 韦民;;论日本与东盟的相互认知及双边关系的演进[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1期
3 李战军;;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安全困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王西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边疆与积极防御战略的转换[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刘江永;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战略初析——兼评“日本国际论坛”呈小泉首相的两份献策报告[J];日本学刊;2004年03期
6 曹云华;日本的大战略:地区主义还是双边主义?[J];日本学刊;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祥青;参与多边安全合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0期
2 石婧;中国与中亚的安全合作[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6期
3 喻常森;“第二轨道”外交与亚太地区安全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3年05期
4 吴金平;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与美国因素[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5 许涛;;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安全合作进程与前景分析[J];国际观察;2006年02期
6 蒋建华;王双;司南;;安全合作与区域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两大目标的展望及对中国西部安全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冯艳玲;;中俄战略安全合作的机遇和挑战[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雷勇;;东亚地区安全合作:层次、结构与机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有为;;东南亚安全合作构想[J];东南亚纵横;2010年05期
10 张威威;;论中日韩安全合作[J];和平与发展;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芳;;美印安全合作框架与中美印非均势外交平衡的重构[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2 惠耕田;制度化安全合作:沟通行动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7年
3 肖f^;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方颖;冷战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井小磊;互信建设:推进外空安全合作的关键[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徐曼;东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4 息瑶;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安全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Lepessova Aliya;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安全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姚建安;冷战后中俄两国安全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璐璐;中亚地区安全合作:进程、制约及战略选择[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志刚;安全合作的理想模式[D];暨南大学;2002年
9 詹鹏;中美安全合作进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小硕;中国与东盟安全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74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7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