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G20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动力、议程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8 19:08

  本文选题:G + 《巴黎协定》 ; 参考:《东北亚论坛》2017年02期


【摘要】:近年来,二十国集团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其作用日益不可或缺。这种重要性是由其内在属性决定的:一是机制内包含诸多主张减排的欧盟国家;二是集团内国家派别的划分与UNFCCC框架内谈判的阵营高度相似,具有谈判的连续性;三是气候变化问题被反复嵌入经济议题,成为制度化进程的一部分。在外部关系上,全球气候治理的延续性为G20机制提供了讨论和形成减排行动的不同时空条件;与UNFCCC的互动,保持了G20内基本相同的气候议题,责任、资金等问题。正是由于这种内在属性和外在关系,G20获得了持续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动力,其影响体现在:以UNFCCC框架下谈判为基础的政治再承诺;通过规范或政策倡议为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与原则。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G20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its role is increasingly indispensable. This importance is determined by its intrinsic attributes: first, the mechanism contains many EU countries advocating emission reduction; second, the division of the countries' factions within the group is highly similar to the camp negoti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UNFCCC and has the continuity of negotiation. Third, the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repeatedly embedded in economic issues as part of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terms of external relations, the continuity of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provides the G20 mechanism with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ditions for discussing and shaping actions to reduce emissions; interaction with the UNFCCC maintains essentially the same climate issues, responsibilities, and funding issues within the G20. It is because of this intrinsic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 that the G20 has gained momentum for sustained engagement in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implications of which are: political recommitment based on negotiations under the UNFCCC framework; New elements and principles for climate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provided through normative or policy initiatives.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CWZD201405)
【分类号】:P467;D8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建坤;;全球气候治理新机制与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建坤;;中国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何建坤;;CO_2排放峰值分析:中国的减排目标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振英;;全球气候变暖与清洁发展机制[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07期

2 ;历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要点[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全球气候可能面临极严峻一年[J];中国.城乡桥;2007年02期

4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责任和气度[J];国土资源;2007年07期

5 吕吉尔;;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吗?[J];世界科学;2007年10期

6 姜春娜;杜丽娜;;浅论全球气候变暖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年02期

7 高育红;;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新思路[J];环境教育;2009年08期

8 陈志;;依靠创新应对全球气候问题[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0年04期

9 尹晓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J];民营科技;2010年08期

10 高峰;;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J];中国减灾;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余根;沙光明;顾承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探讨及成因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罗端明;祝燕德;;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湖南2006年气候及应对气侯变化建议(摘要)[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文忠;;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传统农业[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建新;;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及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燕;;全球气候变暖对泉州的影响与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6 杨金彪;朱莲芳;解小寒;朱焱;;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对苏州大气环境的影响与对策[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王世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冰川旅游地的适应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菊梅;覃鸿;林南;毛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预测因子的选取原则[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韩卫平;黄锡生;;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林振山;孙娴;;CO_2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温)变化的影响及其预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学科;全球气候变暖开始于19世纪末[N];科技日报;2013年

2 保罗·布朗 焦旭 整理;全球气候变暖难阻油企发大财[N];中国能源报;2014年

3 孟晨光;全球气候变暖将致粮食危机风险大增[N];粮油市场报;2014年

4 记者 林峰;全球气候变暖 非洲首当其冲[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王如君;汇丰出资改善全球气候[N];人民日报;2007年

6 童国庆;全球气候变暖与世界范围的水短缺[N];中国水利报;2008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宏策;为全球气候把脉[N];科技日报;2013年

9 黎昌政邋李鹏翔;武汉5月上旬前入夏,2000年以来第7次[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沪奇;建立现代化全球气候检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伟华;非对称需求困境:全球气候博弈中的需求与利益冲突[D];外交学院;2010年

2 李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晶;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沈玲玲;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政;跨国公司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4 宣海;全球气候合作对策分析及其仿真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5 徐芳宇;联合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D];南开大学;2013年

6 杨林;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的应对[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王壮壮;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8 张煜丽;联合国与全球气候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学灵;全球气候政策议程设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徐立才;论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9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79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