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地缘战略理论批判与中国地缘战略理论构建
本文选题:西方 + 地缘战略理论 ; 参考:《学术探索》2015年02期
【摘要】:地缘战略理论是指导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科学和艺术。中国应以开放、包容、建设性的态度,批判性借鉴西方地缘战略理论,汲取其中的科学品质与合理内容,进而在"以人为本"的总体安全观指导下,树立"立体系统"地缘思维,追求"共享共赢"地缘目标,坚持"对话合作"地缘原则,遵循"以文化之"地缘融合路径,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战略理论体系。
[Abstract]:Geostrategic theory is the science and art of guiding and safeguard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China should adopt an open, inclusive and constructive attitude, critically draw lessons from the western geostrategic theory, absorb the scientific quality and reasonable contents therein, and the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overall security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Set up the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geographical thinking, pursue the "shared win-win" geographical goal, adhere to the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geographical principle, follow the "cultural" geo-integration path, and build a geo-strategic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事法与国际法教研室;
【分类号】:D81;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荣升;;创新与超越:新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J];东北亚论坛;2009年01期
2 丁凯;;地缘政治学概念及其特点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3 潘忠岐;;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一种分析框架[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2期
4 郭松民;;中国应有自己的地缘政治学[J];国企;2012年12期
5 赵可金;;全球化时代的新地缘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刘雪莲;徐立恒;;当代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新视域与新动向[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7 张克成;;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安全观念的转变[J];太平洋学报;2012年04期
8 高青兰;;新地缘政治学:概念、范式及发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燕;;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2 王生坤;薛婷婷;;“过渡型社区”的概念、生成因素与存在的困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海阔;罗钥\~;;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刘敬;余权;;人文上海:彭小莲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及其文化内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长中;;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范式转型[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6 杜丽;吴玉娜;;高校文化景观及其传承[J];北方园艺;2012年11期
7 刘卫红;闫秋霞;;论东盟汉语推广中的地缘优势[J];八桂侨刊;2010年03期
8 傅首清;赵豪迈;邱菀华;;高技术产业生命周期及其非技术因素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李敏;;改革文学与自主型人才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10 吴宁;;列斐伏尔现代性理论的思想渊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洪亮平;;“再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创新方法初探——基于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的辩证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代云;李健;吕娟;;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空间塑造的内在理性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秦海林;;论非正式制度失灵[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刘凡;;越界与异质空间[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陈宇光;;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价值意义[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学彬;;空间风险:社会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戴翔;梁树英;;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传统聚落的转型研究——以大理喜洲古镇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晶;;空间的性别 性别的空间——论《琐事》中家庭空间的政治关系[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西慧;吴晓;张春叶;;城市传统街区与消费空间的共生——以南京1912文化街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郑慧;商会的经济学性质与集体行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杰伟;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中市场增强型行为及绩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云云;宇宙·晶体·诗意[D];江南大学;2010年
4 王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空间变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文霞;中国艺术展示空间的权力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坤;自然生命镜像中的孤岛意象[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磊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成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f^;;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及合作模式[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2 韩源;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3 门洪华;;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基本特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4 段廷志,张晓峰;东亚地缘战略环境与中国海上安全[J];当代亚太;2004年04期
5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概念研究[J];东方论坛;2008年06期
6 张蔚斌,马磊;地缘政治与智缘政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陆俊元;论地缘政治中的技术因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潘忠岐;国际安全秩序的变革与中国的战略机遇期[J];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06期
9 何灵;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研讨会综述[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3期
10 潘忠岐;;结构性战略互动与冷战后中美安全关系[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尔丽克·居罗特,安德烈亚·维特,刘可扬;欧洲的新地缘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6期
2 陈向阳;;亚太地缘战略新格局与中国安全[J];亚非纵横;2005年03期
3 王婷婷;;浅论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王在邦;;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1期
5 唐永胜;;发挥地缘战略优势,积极塑造周边秩序[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10期
6 李旭东;美国对俄罗斯地缘战略层次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7 王志军;“后领土时代”与地缘战略的嬗变[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5期
8 姬高升;美国的地缘战略[J];国际观察;2000年04期
9 程广中;论地缘环境与地缘战略对军事战略的影响[J];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10 沈伟烈;中国未来的地缘战略之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缉思;;“西进”,中国地缘战略的再平衡[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2 张国良;;从朝鲜战争看美国欧亚大陆地缘战略[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3 徐勇;;钓鱼岛:东亚历史与地缘战略关系再探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听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变迁”负责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历史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马荣升;中国地缘战略:陆海统筹实力制衡[N];中国国防报;2013年
3 王湘穗;中国地缘战略:推进东亚整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4 记者 尚文超;北极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竞争新热点[N];光明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晓晨 实习记者 孙文竹;美国对亚洲军售:利益集团与地缘战略的混血儿[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香港《亚洲时报》 本报特约编译 郭宣;不同地缘战略目标汇聚老挝[N];世界报;2010年
7 高华;欧洲地缘战略结构变化及对我国安全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张骁虎;东北亚无法建立均势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李娜;美国将非洲变成地缘战略不动产[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0 于山娟;美国真的衰落了吗?[N];国防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曲恩道;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刘丹;当代俄罗斯黑海地缘战略环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财;崛起视角下中国的地缘环境及地缘战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安勇;中国现实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郭明辉;中国在中亚的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任双平;印度的中亚地缘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戴鹏;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6 何火萍;冷战后中日两国东南亚地缘战略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迟殿堂;21世纪前期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重点初探[D];暨南大学;2004年
8 李曼;日本的岛国地位及其地缘战略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建纲;冷战后中印地缘战略关系中的美国角色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10 邓志涛;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及我国的相应政策调整[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81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8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