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本文选题:中国崛起 + 美国 ; 参考:《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年02期
【摘要】: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对于中国崛起问题存在着多种认知,我们既要认识其中的主流认知,也不应忽视其中的非主流认知。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综合地分析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首先,中国崛起还需要很长时间。其次,中国有和平崛起的可能,但不一定会实现和平崛起。第三,中国崛起对美国而言利弊双收。最后,中国不太可能推翻现有世界秩序。
[Abstract]:As the number one power in the world,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variety of cognition on the issue of China's rise. We should not ignore the mainstream cognition, but also should not ignore the non-mainstream cognitio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American cognition of China's rise from four aspects. First, China's rise will take a long time. Second, China has the possibility of a peaceful rise, but not necessarily a peaceful rise. Third, the rise of China for the United State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nally, China is unlikely to overturn the existing world order.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分类号】:D8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彦林;;美国对中国软实力的评估及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2 李安山;;为中国正名:中国的非洲战略与国家形象[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庆国;;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2 王越;吕美嘉;;语言软实力发展新模式与路径创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张海冰;;论中国援外不附加政治条件原则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4 江凌;;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十个问题——基于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王仲凯;周永康;;论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的现状与塑造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0年12期
6 王啸;;国际话语权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朱贵昌;;试析欧盟对于中国援外政策的影响[J];国际论坛;2012年04期
8 赵明昊;;中非民间交往: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国际展望;2010年06期
9 李安山;;媒体在中非关系中的作用[J];对外传播;2012年07期
10 李晓郛;;从国家定位看中国的软实力建设[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忠祥;;中非基础设施合作的成就与前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陈拯;;内发的变革: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3 Li Anshan;;Neither devil nor angel:The role of the media in Sino-African relations[A];China and Africa in a Global Context(Volume Ⅱ)[C];2013年
4 王龙林;;新殖民主义?中国介入如何影响非洲国家民主进程[A];第八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东;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魏雪梅;冷战后中美对非洲援助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4 陈世阳;国家形象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赵俊;承认的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宋微;冷战后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7 王玉红;和合发展:中国对非洲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吴芳芳;国有中资企业在海外经营中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9 邓凡;后“9/11”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2001-2011)[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陈默;中国援助的非洲模式及其对非洲发展影响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叶;20世纪60-70年代上海对西非部分国家经济援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宇宁;中国对非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效率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曹光美;新时期中非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伟涛;中国与欧盟对非洲援助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东南;中非合作“新殖民主义”论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德刚;非洲国家民主化进程及其对中非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2年
7 张永新;和谐世界视角下的中非关系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张金东;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小云;达尔富尔危机的治理与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陆蓉;合作型援助与支配型援助[D];复旦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新;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形象——兼对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的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2 克维西·卡瓦·普拉;蒋华栋;;中国的民族主义、革命与经济改革:对非洲的启示[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3 肯尼思·金;许亮;;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4 吉尤姆·穆穆尼;;国内变迁与中非关系的变革[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5 成思危;;中国不能接受“资本无道德”论[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05期
6 李安山;;论“中国崛起”语境中的中非关系——兼评国外的三种观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1期
7 罗建波;;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7期
8 李安山;;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J];西亚非洲;2006年08期
9 贺文萍;;关于加强中非全方位合作的若干思考[J];西亚非洲;2006年08期
10 王洪一;;试论“中国威胁论”[J];西亚非洲;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婧娟;;浅析悲情意识对中国崛起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9年13期
2 刘文波;;中国崛起对国际体系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石之瑜;;回到亚洲?——日本认识中国崛起的思想基础[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4期
4 周承顺;;中国的崛起推动了和谐世界的构建[J];武警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杨守明;;国际文化的建构与中国崛起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4期
6 吴文兵;;周边外交与中国崛起[J];黑龙江史志;2013年23期
7 宗寒;;对中国崛起的两点思考[J];探索;2010年01期
8 赵怀普;王振玲;;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理论、战略和互动[J];国际展望;2014年03期
9 刘文波;;东亚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董向荣;王晓玲;李永春;;韩国公众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态度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小玢;对日本“中国崛起”相关言论的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084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8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