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从推动到放弃——尼克松第二任期内对中美关系正常化政策的调整

发布时间:2018-07-01 19:02

  本文选题:中美关系正常化 + “台湾问题” ; 参考:《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尼克松1972年访华后,曾承诺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正常化最核心的问题是"台湾问题",中国始终坚持美国在中美建交后要与台湾地区实现"断交、废约、撤军",但美国却想在中美建交后仍然维持与台湾地区的官方往来。尼克松政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加之美国国内对此的分歧,致使1973年初尼克松认为能妥善解决的"台湾问题",直到1974年仍无法与中方就此达成共识,并最终导致尼克松在辞职前就已放弃了在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努力。
[Abstract]:After Nixon's visit to China in 1972, he promised to normaliz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second term of office. As we all know, the core issue in the normalization of Sino-US relations is the "Taiwan issue." China has always insist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break off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rescind its treaty with the Taiwan regio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United States wants to maintain official ties with Taiwa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issue in the Nixo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this issue led Nixon in early 1973 to think that the "Taiwan issue" could be properly resolved. Until 1974, he was still unable to reach a consensus with the Chinese side on this issue. It eventually led Nixon to give up his efforts to normalize relations during his term in offic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ZS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汤春松;;国内学术界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迟缓的原因研究[J];高校社科动态;2009年04期

2 资中药,姬虹;美国学术界对中美关系的研究(1969-1992)[J];美国研究;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舸;建国前后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陆玮;反对“台独”:蒋家父子坚持“一个中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臧运祜;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宫炳成;冷战后台湾因素对中、美、日关系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张风梅,潘广辉;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大败笔——司徒雷登北平之行夭折透视[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6 毕元辉;卡特政府对华政策的形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张建华;1947~1949年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剖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戴小江;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选择[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范前锋;论析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杨晓虎;;美国对台军售——中国和平统一大业掣肘因素探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伟;;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2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传利;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缔结、运用及终止[D];南京大学;2011年

7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平;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与“孙立人事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翠萍;冷战后美日对台军事安全合作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先其;“一国两制”构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刘一舟;邓小平对美国外交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侯鲁男;罗斯福对华经济政策(1931-194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雨;试论新世纪以来两岸间党际交流[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蔺锐;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美军事交流(1979-2010)[D];河南大学;2011年

8 卞金波;美国对台军售中的中美合作博弈[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幸言;中美关系的演变对越战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雨星;小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宫力;通向建交之路的艰难跋涉——1972-1978年的中国对美政策[J];党的文献;2002年02期

2 王仲春;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J];党的文献;2002年04期

3 李捷;从解冻到建交:中国政治变动与中美关系[J];党的文献;2002年05期

4 宫力;“水门事件”与中美关系[J];党史纵览;1996年02期

5 许开轶;坚冰被打破后的“逡巡”——70年代中美迟迟未能建交原因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华;;基辛格秘密访华和尼克松访华公告的发表[J];百年潮;2007年07期

2 郑华;;中美关系解冻谈判中的台湾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10期

3 郭永虎;李晔;;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西藏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4期

4 王永钦;打破坚冰的岁月——中美关系解冻纪实⑧[J];党史纵横;1997年12期

5 徐阳阳;;试析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传承;2010年27期

6 李志东;;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中国使命[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刘婉媛;;30年,中美关系的重要片断[J];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44期

8 齐文照;;当前金融危机下中美关系的变化及趋势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17期

9 王巧荣;;邓小平与建交初期的中美关系[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10 马廷中;略论尼克松政府的对华政策[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沈丁立;;中美关系40年:回顾与前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宫力;;邓小平发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思考与历史经验[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建清;熊灵;;中美关系的政治经济博弈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崇凯;纵瑞彬;;对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考——中外关系史研究状况综述[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袁盈;;论中美关系的发展与邓小平的对美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常江;我省与俄州再续友好关系[N];湖北日报;2009年

2 钱江;关键时刻一锤定音[N];人民日报;2004年

3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赵璐;尼克松政府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研究[N];团结报;2009年

4 田建明;亨利·基辛格: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对话与合作[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凤凰卫视主持人 梁文道;冷战的暧昧[N];南方周末;2009年

6 陶赋田;尼克松和基辛格“老谋失算”帮了越共[N];国防时报;2010年

7 早报记者 王靓;中美“破冰”35年:从“没有理由成为敌人”到建设性合作关系[N];东方早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 王尔山;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本报记者 吕德胜;帕内塔:CIA局长还能干多久?[N];中国国防报;2010年

10 ;开创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N];东方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璐;尼克松政府欧洲安全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成至;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49-1989)[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仁国;政治、经济与教育的三向互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满足(MANZOOR KHAN);1961-1991的中巴关系:寻求共同安全[D];吉林大学;2009年

6 徐红艳;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1949-1979)——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智;美国中东政策研究(1967-1974)[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娄亚萍;试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D];复旦大学;2010年

9 刘悦;1973-1974年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章毅君;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1949-1971)[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先林;中美关系正常化期间《纽约时报》对华报道政治倾向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王兵;尼克松对华态度转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王志波;尼克松政府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谈判[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徐皓;大国和领袖 战争与和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金平;试论尼克松时期美国政府对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1969-1972)[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艳飞;尼克松竞选的南部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曹现芳;中美关系正常化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肖崇静;尼克松执政时期的美国对台政策探析(1969-1974)[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爽;尼克松总统的岁入分享改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雪;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其对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088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88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