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进程、动因与解决路径
本文选题:中国-东盟关系 + 南海问题 ; 参考:《南洋问题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南海问题本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而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东盟便开始介入南海问题,并逐步将南海问题转化为中国-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关于南海问题双边争端演化为中国-东盟安全问题的过程。东盟以南海问题"利益攸关者"身份积极参与南海问题,中国为维护南海地区稳定而采取的"救火式"应对措施,美日等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大力介入,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的主要动因。"去安全化"是解决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困境的主要方法,重新定位、稳定转化、置换议题、话语引导,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去安全化"的有效路径。
[Abstract]: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is a bilateral issue between China and some ASEAN members, not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However, since the 1990s, ASEAN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roblem, and gradually transformed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into a problem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he "securitiz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bilateral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some ASEAN member countrie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evolves into a China-ASEAN security issue. ASEAN has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s a "stakehold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China has taken "fire-fighting" measures to maintain stabil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reg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other foreign countries have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Is China-ASEAN South China Sea issue "security" the main motive. De-security "is the main method to solve the" security "dilemma of the China-ASEAN South China Sea problem. Repositioning, stable transformation, exchange of issues, discourse guidance, is the effective path of" de-security "of the China-ASEAN South China Sea problem.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警察学院;
【基金】: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中的犯罪治理模式研究(1978-2013)”(15YJS820085)
【分类号】:D814.1;D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燕辉;杨凯;;南海问题怎么办?[J];南风窗;2010年03期
2 龙心刚;梁东兴;;论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东南亚纵横;2010年09期
3 陶连洲;;矛盾与选择: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南海问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金明;;南海问题:美国从中立到高调介入[J];世界知识;2010年24期
5 江淮;;拨开迷雾看南海[J];世界知识;2010年16期
6 杨青;;“南海问题”的实质和中国的政策[J];新远见;2010年12期
7 农学谦;;我国南海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3期
8 韩阁;;南海问题形势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9 李金明;;南海问题:区域外大国介入及其发展态势[J];新东方;2011年05期
10 郑泽民;;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战略考虑与立场转变[J];新东方;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汪树民;;中国成长的烦恼——南海问题的困境与出路[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2 王俊彦;;论美日在钓鱼岛、南海态度的险恶变化[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3 邓应文;;论越南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与其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蔡宏俊;;从海上强国到海疆危机——明清时期东亚秩序变迁中的南海问题[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鹏鸿;深度观察“南海问题”[N];解放日报;2000年
2 记者 陈成智;两岸南海问题民间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N];海南日报;2009年
3 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王仪;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博鳌举行[N];海南日报;2011年
4 ;外交部:不接受菲律宾关于南海问题无端指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本报驻泰国记者 丁刚;南海问题缘何会被炒热[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赴马来西亚特派记者 暨佩娟;和平解决南海问题需要推进信心建设[N];人民日报;2011年
7 钟声;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实实在在做点什么[N];人民日报;2012年
8 本报高级编辑 丁刚;逆南海大势而动者必自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9 钟声;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须学会自我约束[N];人民日报;2012年
10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张建;破解南海问题须重视美国因素[N];中国海洋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京花平;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文文;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关东;美国对中国南海问题的介入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永厅;“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鑫刚;中国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辽宁大学;2014年
6 孙煜东;中国南海问题中的印度参与[D];河北大学;2015年
7 谭鹏飞;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演变及中国的应对策略[D];山东大学;2015年
8 熊珲;新世纪中越双边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9 朱子露;论预防性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及适用[D];外交学院;2016年
10 王肖敏;南海问题域内组成国家地缘位势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2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0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