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主场外交”与中国的全球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8-07-08 13:21

  本文选题:中国外交 + 主场外交 ; 参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24期


【摘要】:从地区角度看,能否取得话语权,是衡量中国和任何一个亚太国家在这个地区是否具有软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外交话语诉求日益强烈,但是"国强必霸论""中国威胁论""贸易失衡制造者"等论调在亚太地区依然存在,给中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外交话语权受制于现行亚太地区的权力格局,西方主导下的地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制约着中国的话语传播,不利于中国在现有的亚太区域架构下发声。中国应抓紧利用当前和未来的主场外交机遇,为中国在地区机制中提升话语权、扩大影响力以及制定可持续的区域发展、安全战略打下基础。
[Abstract]:From a regional point of view, the ability to gain a voic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whether China and any Asia-Pacific country have soft power in the region.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China's strength, China's diplomatic discourse demands are increasingly strong. However, the theories of "China threat", "China threat" and "trade imbalance maker" still exist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bringing serious negative effects to China. China's diplomatic discourse is restricted by the current power structure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western-dominated regional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 restricts China's discourse disseminati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China's voice under the existing Asia-Pacific regional structure. China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of home diplomacy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China to enhance its voice, expand its influence and formulate a sustainabl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regional mechanism.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正毅;亚洲区域化:从理性主义走向社会建构主义?——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5期

2 王义桅;;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效东;;软实力与硬道理[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姜杰;徐正大;;以文化自觉提升检察机关的“软实力”[J];今传媒;2010年09期

3 宫玉涛;;冷战后美国国际战略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4 王金鹏;白炜;;信心与力量:——企业文化浅析[J];才智;2011年25期

5 胡南;;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正反向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爱文;郑爱花;;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及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7 黄意武;;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初探[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何事忠;;提升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纲要[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李彬;;论提升软实力的价值意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张勇;王树林;;软实力与硬实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杨远旺;;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袁准;;按照时代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沈逸;;信息技术革命、跨国信息流动与舆论塑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余玉花;;论软实力观[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曾昭耀;;文化现代化必须要解决一个如何学习外国的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林立公;魏书胜;;中国共产党组织文化力的历史传统及其现实提升[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鲍金红;;提升区域软实力的对策研究——基于制度建设的视角[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晓欣;;为什么要成立“孔子学院”及其名称由来[A];汉语国际推广专题研究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魏雪梅;冷战后中美对非洲援助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李强;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喻晓平;东亚货币合作:模式及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崔荣伟;美国区域贸易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宋军;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江舟;基于和谐理念的中国软实力建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殷翔;后冷战时代的美欧安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家灿;广州公安警务软实力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熊倡;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周红霞;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增强国民创新意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磊;县域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金莲;冷战后巴西能源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蕾;东亚安全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与路径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有维;网络空间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9 曲恩道;美国南中国海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邢永亮;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义桅;;超越和平崛起——中国实施包容性崛起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峰;周维维;;传播事实,还是传播愿望——解读有关拉萨事件的中西话语权之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丽泉;周伟;;让弱势群体赢得话语权[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2期

3 赵永振;;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弱势群体话语权问题探讨[J];前沿;2010年08期

4 轩传树;马丽雅;;西方话语转换及其表现——“中国模式”之争的源与流[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张锡杰;崔纪敏;;农民争取话语权的一次尝试——河北省枣强县“肖张小评论组”现象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彭恒军;;劳动创造价值与工会话语权建设[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洪佳智;鲁凯;;近年来国内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综述——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青春岁月;2013年10期

8 李晓霞;;关于警务微博话语权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徐艳玲;申森;;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6期

10 何叔涛;;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丁柯尹;邹东升;;微话语权视域下的微博舆情引导[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任旭帆;;发展低碳经济莫忘标准话语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黄安琪;给点“顾问费” 左右“话语权”[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文康;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批判考察[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07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07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