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新特点

发布时间:2018-07-09 14:51

  本文选题:和平发展 + 中国梦 ; 参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对外工作的新理念,并在外交实践中形成了新的风格、呈现出新的特点。新一届领导层在外交理念和实践上的诸多创新表明,中国外交已经发生了值得关注的重大变化。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新特点,对于中国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观察中国外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
[Abstract]: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s its general secretary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concepts of foreign work in the face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and has formed a new style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in diplomatic practice. Many innovations in foreign policy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the new leadership indicate that China's diplomacy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that deserve attention. The new concepts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diplomac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 and the world, and also provide an effective framework for the observation of Chinese diplomacy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资助项目:05JZD0039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灿荣;王浩;;中国边海问题的产生背景及应对之道[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艳霞;;威胁平衡与利益平衡——试析波美关系[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徐德荣;向冬梅;;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孙丽萍;;印尼中立主义外交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4 杨晓杰;;试析冷战后的国际危机管理[J];长江论坛;2009年03期

5 党雅贤;;试析冷战后中日关系中安全困境的成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郭新昌;王江波;;知觉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刘嘉;;太平洋战争爆发原因探析——试析日本决策层的错误知觉[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于迎丽;;论美国对朝政策的“变”与“不变”——兼论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政策趋向[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郭锐;;冷战后美俄日韩对朝政策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兼论中国对朝政策的知觉定位[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刘胜湘,刘俊;国家崛起模式的理论探析[J];当代亚太;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柳思思;;身份错位与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麻陆东;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路径:过程中的政府间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柳思思;历史实践与规范生成[D];外交学院;2011年

10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凌胜利;联盟的转型—在权力与信任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e

本文编号:2109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09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1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