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球化中金砖国家的战略选择
本文选题:新型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参考:《国际观察》2014年03期
【摘要】:新型全球化的实质是对西方化的再平衡,而金砖国家是再平衡的主要力量代表。新型全球化目前虽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其发展是全方位的,表现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维度。金砖国家的发展受到以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的现代化模式的冲击与塑造,在吸收其精髓的同时,也对其做出了反应和重塑。金砖国家崛起的宗旨并非要颠覆或改变西方模式,而是通过制衡该模式进而丰富全球化的进程,最终形成多元和平共处的格局。在这个意义上,那种由强势的西方模式主导的全球化模式将很难延续,新型全球化的过程将是一个力量、价值更为多元的互相建构的进程。
[Abstract]:The essence of new globalization is the rebalancing of westernization, and the BRICS are the main force of rebalancing. Although the new globalization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development, its development is omni-directional, manifested in many dimensions,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CS is impacted and shaped by the modernization model represented by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absorbs its essence and reacts and reinvents it at the same time. The purpose of the rise of the BRICS is not to upend or change the Western model, but to enrich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by balancing it, and ultimately to form a pattern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In this sense, the globalization model dominated by the strong western model will be difficult to continue, and the new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be a process of mutu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and value.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分类号】:D8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长和;;中国与全球治理——进程、行为、结构与知识[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2 张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清华路径[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4期
3 黄仁伟;;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与金砖国家崛起的新机遇[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1期
4 张燕生;;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J];当代世界;2014年03期
5 叶江;;“全球治理”与“建设和谐世界”理念比较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庞中英;;全球化、社会变化与中国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2期
7 张幼文;;全球化经济学:逻辑起点、理论主题与实践意义[J];探索与争鸣;2013年11期
8 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9 刘志彪;;战略理念与实现机制:中国的第二波经济全球化[J];学术月刊;2013年01期
10 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贵;李沛武;;全球化挑战与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对外战略选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3期
2 韦红;;从周边外交看中国在国际体系变动中的身份定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3 白云真;;体系·国家·社会·个体——中国外交的分析层次[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4 高尚涛;;中国合作治理理论研究现状[J];国际观察;2008年02期
5 王学军;;非洲多层安全治理论析[J];国际论坛;2011年01期
6 吴白乙;;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J];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03期
7 张鹏;;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地方支持——兼论长三角次区域的地方全球联系与责任[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8 谭晓军;;政党外交:一种新兴的全球治理模式[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2期
9 胡峰;;非政府组织与控烟运动的社会化[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祁怀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中国发展理念的互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秋梅;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国际迁移组织(IOM)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殷翔;后冷战时代的美欧安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徐步华;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侯保龙;公民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焦凤梅;挑战与应对[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李广斌;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理论革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凤蕾;全球环境治理的主体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桂根;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光营;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茹霞;战后美日贸易摩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长治;后京都时代的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邓非非;基于条约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孟娟;国家软实力视角下的法治文化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莉;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合作困境及出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梅芳;福建省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程哲;论中国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地位与特征[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石晓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丽;;借鉴古代思想 研究崛起战略——读《古代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实力》之感[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2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3 叶江;;试论全球治理、亚欧会议及中欧合作间的相互关系[J];国际观察;2009年03期
4 任晓;;走自主发展之路——争论中的“中国学派”[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2期
5 吴兴唐;;“全球治理”的置疑性解读[J];当代世界;2007年12期
6 叶江;“安全困境”析论——兼谈“先发制人战略”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关系[J];美国研究;2003年04期
7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1期
8 刘志彪;;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分享第二波全球化红利的战略选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刘志彪;;重构国家价值链:转变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4期
10 叶江;世界体系、全球化与当代国际政治——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透视全球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书庭;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沈希希;“金砖国家”的合作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白亮;二十国集团对国际秩序的变革[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5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1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