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大国进退中的神话与现实——十九世纪英美关系转型历程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8-07-11 16:01

  本文选题:英美关系 + 美国 ; 参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03期


【摘要】:英美两国有着特殊而亲密的同盟关系。但从历史来看,美国自建国以来始终受到英国全方位的打压,两国政治精英互相视对方为潜在的竞争者,抵牾冲突不断。十九世纪之后,美国先后完成主权维护与领土扩张,保持联邦统一,完成工业化革命。英国则不断调整对美外交策略,从区域遏制逐渐过渡为全球合作。纵观美国崛起进程中的英美关系,对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有以下启示:首先,坚持国家建设战略不动摇,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其次,新兴大国要立足本区域,寻求与世界大国的战略互信;再次,中美两国在涉及全人类文明福祉的领域要展开深度合作,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Abstract]: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 special and close alliance. But historically,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under pressure from Britain all the wa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country. The political elites of the two countries regard each other as potential competitors and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 After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completed the sovereignty protection and territorial expansion, kept the Union, and complete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ritain, on the other hand, constantly adjusts its diplomatic strategy to the United States, gradually shifting from regional containment to global cooperation.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the ris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be inspired by the following: first, to adhere to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is always the absolute principle; second, the emerging powers should base themselves in the region. Seek strategic mutual trust with world powers; thir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develop deep cooperation in areas involving the well-being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become a true community of destin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
【分类号】:K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怀普;美英特殊关系与国际秩序[J];美国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高胜;;从国际法的视角看民族自决与台湾前途[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杨晓龙;东亚区域主义与中国周边外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周军;略论1938年美英互惠贸易协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沈文辉;;从宗教视角透视冷战后美国中东政策的悖论[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6 范鸿达;洪正;;中国在中东的风险分析:以海湾地区为例[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4期

7 李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海军的发展变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张爱民,何建军;美俄矛盾与门罗宣言的产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邹函奇;评析进攻性现实主义权力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吴疆;王先丽;;“新布什主义”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亚玲;;中国人对美国的网络民族主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仇华飞;朱振娟;;论诺克斯计划的得失[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3 申晓若;杨一帆;;20世纪40—50年代美英对于国际经济霸权的争夺[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林民旺;;国内观众成本与国际合作[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5 赵广成;;国际体系的中产阶级化与没有收益的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6 陈小鼎;;探析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构建[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7 杨原;;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8 董彦良;;进攻性现实主义与秦国的兴起[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9 凌胜利;;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动力探析[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王翔宇;;美国战略文化中的实用主义——以“责任规避”为例[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少东;日美冲绳问题起源研究(1942-1952)[D];南开大学;2010年

3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永昌;中美军民关系比较研究:近30年视距的考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帅;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东伟;美国例外论与美国外交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满秀;试论国际政治资源对金融危机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维;20世纪20年代“门户开放”原则下的美国对华政策[D];苏州大学;2010年

8 吴万库;美国革命期间约翰·亚当斯争取荷兰贷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荔芳;亨利·克莱与西属美洲独立运动(1815-1822)[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卓然;丹尼尔·韦伯斯特的国家主义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志瑞;;“桥梁”,还是“跟班”?——英美特殊关系再探[J];世界知识;2002年24期

2 罗会钧;冷战后的英美“特殊关系”[J];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自坤;;“门户开放”:美国拯救中国的“神话”[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2 张涛;;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社会文化交流中的孔子元素[J];思想战线;2011年01期

3 王娟娟;;接触与对话: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关系的现实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夏亚峰;;重评1961—1968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7年00期

5 江峡;;论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郭玉聪;美国华侨华人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J];世界历史;2004年03期

7 刘子奎,张澜;后冷战时期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许静;;美国人的进步观(1790~1860)[J];理论界;2007年02期

9 何慧;;如何架起中美之间沟通的桥梁?——评《与敌人谈判:冷战期间的美中会谈,1949—1972年》[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9年00期

10 王新;;透视历史与现实:台湾问题与中美俄三边关系[J];史林;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牛军;;开罗会议与战时中美关系[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2 张逵;;英语在美国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汪小平;;美国对台政策制定与美在台情报活动(1945~1949)[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樊书华;;鼐德方案与哈佛大学的汉学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5 汪小平;;战后台湾的法律地位与美国对台政策(1945~1949)[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6 胡京春;;关于抗战时期的美国对华外交[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7 牛大勇;;1960年代初期美台关系中的金门马祖问题:危机与控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木华;史海解秘:看美国人怎样改造战败国日本?[N];中国档案报;2003年

2 达巍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访问学者;从“国会山怎么没有山”说起[N];东方早报;2007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满羿;二战为何没有打进日本[N];北京科技报;2005年

4 迟宇宙;谁缔造了美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张文木;美国当年是怎样崛起的[N];中国国防报;2007年

6 王一江;美国精神与美国崛起[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蒋耀波;日本人为什么没能找到大庆油田[N];友报;2007年

8 ■本报主笔 许知远■记 者 黄继新;尼尔·福格森:帝国的兴衰[N];经济观察报;2003年

9 祝志伟;美俄戏剧性换位的背后[N];解放军报;2006年

10 徐元锋;倾听历史深处的诉说[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屹峰;肯尼迪政府的“中国观”与对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程早霞;美国中央情报局与中国西藏(1940s-1972)[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嵩;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就业与培训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永虎;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研究(1987-2007)[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耿志;英美军事战略的历史考察(1919-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沈本秋;美国的香港政策:决策的视角(1989-2007)[D];复旦大学;2008年

7 郭九林;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刘子奎;遏制与孤立: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4年

9 双惊华;约翰逊时期的美国对台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秦莉;论里根时代的福利改革[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海智;冷战后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欢;评1933-1949年美国对华文化外交[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瑾;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对美国的宣传的历史考察[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闫佼丽;中国核战略与中美、中苏关系(1954-1976)[D];山西大学;2005年

5 赵启栋;中美缓和与朝鲜半岛统一政策的调整[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6 菅广峰;中美缓和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丽;论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中国大国地位政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维林;美国基督教和平运动初探(20世纪40-80年代)[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谦;美国的中国形象观与排华法的废除[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丁念亮;浅析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的平衡策略1972-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15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15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