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初探
[Abstract]:The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is a new strategic thinking and a new mod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at has developed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It was put forward jointly b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ourth round of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2. It is to strengthen the trus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to open up a new road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The direct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theory of interdependence. The new global security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our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path of building a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promoting joint efforts to deal with threats to public security, continuously expanding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building broad security mutual trus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ield.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安全的非对称性与中国防御性网络安全战略”(项目编号:12YBA2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殊;多极的大国关系[J];国际展望;1995年14期
2 章百家;;主框架中的中小国家作用[J];世界知识;1996年24期
3 邹其昌;冷战后大国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J];求是学刊;1998年03期
4 林利民;2000年大国关系的几个特点[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1期
5 任晶晶;;和谐互动视角下的大国关系与世界秩序——“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06”综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黄宇蓝;;评《东北亚大国关系》[J];东南亚纵横;2008年04期
7 王俊生;;从结盟到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大国关系60年的阶段划分[J];领导科学;2009年29期
8 王瑞;;“1992年国际形势特点和大国关系及其前景”讨论纪要[J];国际问题研究;1993年02期
9 吕蓬 ,刘大涌;东亚兴起与大国关系[J];国际展望;1996年06期
10 郭景芳;不平凡的一年——199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务虚会[J];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钮汉章;;相容:超越零和的有序竞争——政治发展视角下的21世纪大国关系走势[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李淑珍;;江泽民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创新[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爱冬;;人学视域中的和谐世界问题[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潘忠岐;;实力与安全的背离——重新审视建构国际安全新秩序的基础、原则和模式[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于鲁江;;浅析政治文化与中国的对外政策[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于迎丽;;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合作[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钱宗旗;;普京时代俄中东外交的特点及发展趋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8 杨成;;制度累积与中俄关系的中长期前景——兼论中国未来对俄战略取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9 潘忠歧;;冷战后亚太地区秩序的变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10 郑永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体系的重建和中国的选择[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大国关系发展新特点[N];解放日报;2002年
2 于冰;世纪之交的大国关系[N];工人日报;2000年
3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李鑫炜;大国关系:在碰撞和调整中酝酿新的变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4 金鑫 李闽;2005年的大国关系[N];学习时报;2006年
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杨成绪;大国关系变化新趋势[N];文汇报;2003年
6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洲室 袁鹏;单边主义越走越远 大国关系越搞越僵[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7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成绪;大国关系不平静[N];解放日报;2002年
8 杨鸿玺;大国关系是否达到质变临界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 李鹿野;大国关系与安理会磋商[N];解放军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方祥生 李腾;大国关系加速调整 反恐维和任重道远[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娜;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蒋玉山;博弈与互动:后冷战时期中、美、越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5 黄登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6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7 邓凡;后“9/11”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2001-2011)[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赵军;中东伊斯兰激进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崔宪涛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林岩;全球化中的他者—后冷战时期西方媒体中的中国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扬;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及中国的对策[D];东北大学;2013年
2 权姬兰;朝鲜半岛统一自主性与大国关系[D];延边大学;2001年
3 郑岩;美国霸权护持新战略与大国关系裂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康学芹;以朝鲜半岛为分析视角透视冷战后的大国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5 王欢雪;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历史演进及其实践[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麻瑾南;大国关系中的人民币升值[D];青岛大学;2009年
7 马晓宇;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睦邻外交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春惠;当代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特征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艳杰;试论二战以来美国东南亚政策中的大国关系因素[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李娜;21世纪初印度海洋战略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22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2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