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非洲之角”的政策(1974
本文关键词: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一种框架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4年
苏联对“非洲之角”的政策(1974-1978)
谢晶晶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1974-1978年苏联对“非洲之角”的政策及其影响。 1960年代末,随着自身实力的上升与美国综合实力的下降,为与美国展开争夺,苏联趁机向“非洲之角”渗透,大大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存在。1974年,苏联与索马里确立同盟关系。同年,美国的盟友埃塞俄比亚爆发革命,亲美的海尔·塞拉西政权被推翻,军政府开始统治埃塞俄比亚,并奉行反美政策,积极向苏联靠拢以获取大量军事援助。埃塞俄比亚军政府对苏联的依赖性促使苏联逐渐将注意力由索马里转移至前者。1977年,埃索欧加登战争爆发后,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苏联最终放弃“脚踏两只船”的政策,抛弃索马里而全力支持埃塞俄比亚,并于1978年与埃正式确立盟友关系。与此相对应,美埃关系的破裂促使美国趁机与索马里迅速接触,两国于1980年正式结盟。从1974到1978年,美苏双方在“非洲之角”完成战略盟友的互换。这一过程对美苏冷战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卡特政府后期起,美国便抛弃“缓和”,转而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可以说,1970年代后期苏联对“非洲之角”的政策演变以及美苏对“非洲之角”的争夺是美国对苏战略由缓和到重启遏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51.2;K5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成伦 ,郑波;美军在印度洋上的“不沉航母”——析美迪戈加西亚基地的战略地位与作用[J];当代海军;2002年11期
2 刘中民;;印度洋与南亚、西亚沿海的海洋战略角逐(上)[J];海洋世界;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璐;;美国提出中欧共同均衡裁军原因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赵璐;;领导还是合作:尼克松政府对欧政策的调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曹冰;;“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最优化选择[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孙大廷;;美国教育战略重塑与维护霸权的国家意向[J];东北亚论坛;2009年05期
5 栗广;;1969—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进程中的苏联因素[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4期
6 袁胜育;;慕尼黑:新的开端?[J];俄罗斯研究;2007年02期
7 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J];俄罗斯研究;2011年02期
8 张鹏飞;;试论1957年整风运动的西方动因[J];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02期
9 刘中民;;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一种框架性的研究[J];国际观察;2011年03期
10 刘炳辉;;地缘政治对二战后各国“土改”彻底性的影响[J];古今农业;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戚尔达;保罗·尼采与杜鲁门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订[D];复旦大学;2011年
5 高鹏;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悦;1973-1974年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决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常昕;从缓冲区到结盟:新中国成立前后苏联的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7年
9 孙丽萍;印度尼西亚与美国关系研究(1945-1966)[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昊;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政策研究(1947-1971)[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凯;约翰·路易斯·加迪斯的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昆明;美国NSC-68号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黄博卿;美俄关系变迁中的核军控与裁军——从缓和到重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肖鑫;美国对“非洲之角”的政策(1974-197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游览;棘手的盟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国绪;21世纪初印度海洋战略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志刚;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演进[D];外交学院;2011年
9 王雪;冷战时期软势力范围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微娜;战后至建国前美苏对华政策演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友;押解溥仪——一个苏联将军的回忆[J];人民公安;2001年03期
2 郑又贤;略论社会主义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潘正祥,詹德斌;苏联瓦解的文化因素[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4 李新华,魏建国;美国与北约对苏联的输油钢管禁运[J];世界历史;2002年03期
5 李丹慧;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6 王炳毅;苏联出兵东北前夕苏日外交战揭秘[J];档案时空(史料版);2004年05期
7 曹卫平;;20世纪后半期东盟国家与苏联的关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6期
9 V.O.别恰特诺夫;褚国飞;;挫折中的运用:冷战初期的苏联对外宣传(1945—1947)[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6年02期
10 I.V.盖杜克;姚昱;郭又新;;被困三角关系:苏联与美国对中国的开放[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成章;;苏联缘何解体?[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孙永芬;;对苏联解体原因中高度集权政治因素的再认识[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栾景河;;国家利益的抉择——从苏联驻华使馆由南京撤至广州事件看苏联1949年对华政策[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4 吴嘉蓉;;论苏联在时代问题上的重大失误及其后果[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在虎;房铠;高龙彬;;英美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述评[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6 栾景河;;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若干问题的历史考察与思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7 徐艳玲;;苏东剧变的全球化原因探析[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姚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发展道路的影响[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9 李玉贞;;国民政府同苏联的最后博弈者——宋子文、王世杰、蒋经国与斯大林的谈判(1945~1946)[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10 黄宗良;;从民主民生问题看苏共政权之得失——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南庄;[N];国防时报;2011年
2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报 本报特约编译 李有观;[N];世界报;2009年
3 徐元宫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宋乔文;[N];国防时报;2010年
5 柳玉鹏;[N];中国国防报;2010年
6 本报专稿 木子;[N];世界报;2009年
7 杨恕 口述 早报记者 陈良飞 整理;[N];东方早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教授 梁柱;[N];光明日报;2011年
9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成;[N];东方早报;2011年
10 南京政治学院 卢继元;[N];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建平;苏联对日外交政策研究(1941-1956)[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英;1945—1948年苏联在北朝鲜的政策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子晖;冷战时期的美国苏联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秋;苏联兴衰的民主视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延龄;新民主主义时期苏联因素在国共两党政治角力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左凤荣;苏联走向衰落与解体的深层原因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海芬蕾;苏联模式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学礼;在苏战俘问题研究(1941-1956)[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奥蕾;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苏联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公擎;苏联与朝鲜战争[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侯建颖;论苏联联邦制的变形及苏联的解体[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肖洪;试论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政策演变[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肖绚;论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的出动[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6 苏栋;苏联利用西方1929-1933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杨彬;国际角色定位与苏联的兴衰[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张雪;苏联中东政策的调整及实践(1954-1956)[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利花;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研究(1949-195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强;论中印边界博弈中苏联外交的“错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一种框架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