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当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若干思考——基于马克思破解西方话语的历史考察
[Abstract]:To break the hegemony of western discourse is the basi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right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o break the paradigm of western "discourse of values"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right of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in contemporary China. " The discourse paradigm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freedom" 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history of western discourse hegemony, Marx exposed the falsehood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freedom" discourse paradigm deeply. And the scientific expression of Marxist concept of freedom,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of Marxism. This has the enlightenment function to promote the contemporary China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right, manifests in three aspects: first, enhances the contemporary China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right cannot blindly cater to the western society, Second, the promo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s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should start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scourse paradigm of western values, and the third is that the promo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s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right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expression".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以人为本实现路径的利益机制协同创新研究”(13BKS027) 2014年度扬州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财产权思想与当代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研究”(xjj2014-20)
【分类号】:A811;D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冯广艺;;论话语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淑梅;;论马克思自由平等观的变革[J];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3 张志洲;;和平崛起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战略[J];当代世界;2012年07期
4 陈曙光;;马克思:深刻影响历史发展的千年伟人——纪念马克思逝世130周年[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唐圣;;论现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话语的“无语”[J];社会科学评论;2006年03期
6 张军;政治价值及其话语基础分析[J];新视野;2004年02期
7 张健;;财产权与财产权屏障下的言论出版自由——对美国新闻业私营企业制度的政治学阐释[J];新闻大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高玉;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J];河北学刊;2001年03期
2 张志洲;;话语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J];红旗文稿;2010年14期
3 刘悦笛;从现代汉语反思文学理论的建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赵静;话语权力的交锋——对白话文运动的重新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6期
5 张健;;新闻生产的时效、利润与制度选择——对美国新闻业私营企业制度的经济学阐释[J];新闻大学;2006年01期
6 高玉;对五四白话文学运动的语言学再认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3期
7 李征;西方“意见市场”理论述评[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01期
8 徐亮;文论话语的有效性与适度理性——关于我国当代文艺学学科建设症结的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兆丰;英美传统下的表达自由发展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话语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9期
2 乔夏阳;鲁宽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陈玉刚;;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方略[J];学习月刊;2011年01期
4 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班课题组;;发出中国的声音——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11期
5 严昭柱;;怎样才能拥有国际话语权[J];人民论坛;2012年12期
6 张忠军;;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J];理论视野;2012年04期
7 张睿蕾;;中国模式——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机遇[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志军;;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J];学习月刊;2012年21期
9 徐进;;政治操作、理念贡献能力与国际话语权[J];绿叶;2009年05期
10 张志洲;;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局与出路[J];绿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范红燕;;国际话语权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2 贾文山;;美国国际话语权策略对打造中国全球传播战略的启示[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3 张聪;;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中国话语权的提升[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永年;;确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话语权[A];公共外交通讯2010年春季号(创刊号)[C];2010年
5 张朝意;张昭;;立足国家亟需 汇聚外语资源 建设文化“走出去”智库[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飞 宋佳p,
本文编号:2175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7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