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后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

发布时间:2018-08-22 11:38
【摘要】:对日本战前"地缘政治学"的反思及"海洋国家论"的泛起,是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主张巩固与美国等"海洋国家"的同盟关系,加强对中国等"大陆国家"的遏制防范是其重要推论。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研究在总体上依然没有超越经典地缘政治范畴,对权势对抗、空间争夺的迷信和对意识形态对抗的渲染是其主要的理论风格。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思想对当前日本对外战略的制订与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Abstract]:The introspection of Japan's "geopolitics" before the war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theory of maritime states" are the two main components of Japanese geopolitical thought after the Cold War. It is an important corollary to advocate consolidating the allian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maritime countr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tainment and prevention of "mainland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The study of Japanese geopolitics after the Cold War is still within the scope of classical geopolitics, and its main theoretical style is the superstition of power confrontation, the contention of space and the exaggeration of ideological confrontation. After the Cold War, Japan's geopolitical though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ulation and practice of Japan's foreign strategy.
【作者单位】: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冷战后世界各国地缘政治思想的发展、特色及其国际政治意义研究”(批准号12CGJ022)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葛汉文;;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地缘政治研究的未来[J];国际观察;2010年04期

2 葛汉文;;冷战后西方地缘政治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启示[J];国际论坛;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孟洲;钟楠;;从参拜靖国神社看日本新时期外交[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 邵冰;;析中日合作中的非经济性障碍因素[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3 侯颖怡;;病态文化根基下的教育革新——日本右翼思潮对该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大家;2012年18期

4 巴殿君;日本与朝鲜半岛国家的战略选择[J];东北亚论坛;2003年01期

5 贾昕昕;浅析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两面性[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6 邓念武;;21世纪初以来日本对华ODA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钟楠;邓长江;;从参拜靖国神社看日本新时期外交[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8 关捷;;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对策探索[J];大连近代史研究;2006年00期

9 张伯玉;进入21世纪的日本共产党[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1期

10 钱正荣;日本行政改革探析及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智立;;日本地方分权改革与地方自治法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杨沛龙;;日本国家公务员定员管理之办法及启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叶青;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勇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苏联)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何英莺;论战后日美军事同盟中的摩擦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6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7 陈杰;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卢希望;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汪伟民;联盟理论与美国的联盟战略[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毅;国家间权力妥协:概念、历史和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巍;互惠互利:改革开放初期的日本对华经济援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拖;日本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的联合国因素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3 李建华;日本入常外交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陈成;日本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卞远;日美同盟的演变及走向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温一冰;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东北大学;2009年

7 王旋;日本对中东地区的政府发展援助及启示[D];青岛大学;2011年

8 李京勋;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延边大学;2002年

9 鱼文英;试论中日贸易结构比较及贸易关系中的若干问题[D];延边大学;2002年

10 高世鹰;论日本自民党一党优位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葛汉文;;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地缘政治研究的未来[J];国际观察;2010年04期

2 许勤华;;评批判性地缘政治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1期

3 葛汉文;;批判与继承:二战后法国的地缘政治思想[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勤华;;中亚地缘政治的历史演变[J];亚非纵横;2005年03期

2 郭学堂;;中欧亚能源与地缘政治博弈[J];学习月刊;2006年01期

3 肖f^;;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日关系分析[J];理论探索;2008年06期

4 曹英伟;;俄罗斯地缘政治重建中的能源因素[J];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02期

5 张志新;从地缘政治因素看北约新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10期

6 吕劲军;从地缘政治看普京的东西方平衡外交[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7 胡文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中法、德、英的分歧——以地缘政治为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张玉国;美俄地缘政治态势的变迁[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中国的新革命[J];南风窗;2005年14期

10 孔令杰;王杜军;;中国陆疆安全形势分析及其对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淑云;;地缘政治与中亚五国民族问题[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多文志;;中亚民族关系与地缘政治[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奇松;;国际太空活动的地缘政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4 余建华;张屹峰;;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周边地缘结构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赵干城;;中印关系:共同崛起与和平共处[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余建华;;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一环:中国与亚洲区域合作[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陈阳;;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和平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8 余泳;;试论中东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从中东热点问题到中国中东外交[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9 赵干城;;中国对印度战略的基本理念与政策选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10 黄凌翅;;美、俄眼中的阿布哈兹危机[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陆忠伟;地缘政治重新洗牌[N];人民日报;2001年

2 ;《东盟宪章》深度整合东亚地缘政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月金;乌克兰大选开启新时代[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李瑞琴 李彩艳;俄乌“斗气”的另类解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 研究主任 郑永年;亚洲新格局:多元化和开放性[N];解放日报;2007年

6 ;中国的崛起与亚洲地缘政治新格局[N];解放日报;2007年

7 杜新宇邋梅秀伟;从印俄军事合作看印度地缘政治[N];科技日报;2007年

8 罗小兰;北极融化现资源 成地缘政治焦点[N];世界报;2007年

9 范洛克;感受中国新棋局[N];人民日报;2005年

10 邱伟;一条管道改变地缘政治[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2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4 曾路;广东区位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5 张克成;基于方法论视角的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卢兵彦;中国和平崛起:概念、历史、环境、路径[D];暨南大学;2009年

7 戴慧;地缘政治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曾万涛;长株潭联市制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聂宏毅;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灵;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外交[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利军;试论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冯晖;阿富汗战争对中国西北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承律;韩半岛的地缘政治特点与中国在韩半岛统一过程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3年

5 金红梅;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与中国的外交政策[D];延边大学;2005年

6 陈东山;论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印度因素[D];暨南大学;2002年

7 张霞;中亚地区安全中的中国因素[D];新疆大学;2005年

8 蔡宏娟;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与俄罗斯外交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叶刚;论近年来美俄两国矛盾的演变及其深层根源[D];新疆大学;2008年

10 王春惠;当代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特征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96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96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