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路的国际法奠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探究
[Abstract]: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are China's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ostcolonial era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are an open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a profound cold-war background.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should be examined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aw. Today,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stand in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development today, if China wants to further enhance its soft power and enhance its international image, it should emphasize the balance between sustained stabil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from the old,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is a clear attitude towards summing up the historical property, including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作者单位】: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FX037)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资助项目(2012FRLX10)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现代国际法的重要贡献[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2 何志鹏;;从强权入侵到多元善治——武力干涉领域国际法的现存框架与演进方向[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3 王啸;;国际话语权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何志鹏;;保护的责任:法治黎明还是暴政重现?[J];当代法学;2013年01期
5 何志鹏;;论中国国际法心态的构成因素[J];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6 何志鹏;;从“和平与发展”到“和谐发展”——国际法价值观的演进与中国立场调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杨洁勉;试论中国在和平共处中的和平崛起——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06期
8 周鲠生;;从国际法论和平共处的原则[J];法学研究;1955年06期
9 易显河;;国家主权平等与“领袖型国家”的正当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朱奇武;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J];政法论坛;198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玉雄;;论国际刑法中的劫持航空器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葛勇平;;香港国际法主体地位及其缔约权限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3 王军,黎鹏;发展中国家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劣势地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4 赵劲松;;初论新中国对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贡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李昊;论公力救济程序中外语的法律地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杨成铭;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及其最新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潘永;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与我国反倾销立法[J];商业研究;2004年18期
8 霍思宇;沈海涛;;关于个人的国际法地位问题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赵劲松;;国际法律责任的发展:国际组织责任法的编纂[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10 许鑫;;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借口及国际法理论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志坚;邢鸿飞;;国际河流法刍议[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蔡先凤;;核损害民事责任的国际法基础[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李庆明;;美国对人管辖权的行使与限制的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4 林念;;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国际法探讨[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曾皓;;论国际组织中的比例平等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何志鹏;于喜华;;国际法治视野中的欧洲联盟体制[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晓东;;论欧盟法及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少霖;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6 王明国;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张东平;WTO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10 刘利民;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珂;船员权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心航;跨界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媛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龙莹;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雷缪蕊;公共健康的国际环境法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邓非非;基于条约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叶子玲;论《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正当性[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杨阳;清末商约谈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光美;新时期中非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晖南;张闻天对我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贡献[J];党的文献;2000年05期
2 曲波;喻剑利;;论海洋环境保护——“对一切义务”的视角[J];当代法学;2008年02期
3 何志鹏;;主权:政治现实、道德理想与法治桥梁[J];当代法学;2009年05期
4 何志鹏;孙璐;;国际软法何以可能:一个以环境为视角的展开[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5 李斌;;《保护的责任》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影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何志鹏;;超越国家间政治——主权人权关系的国际法治维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宋杰;;“保护的责任”:国际法院相关司法实践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邵沙平;;国际法与构建和谐国际社会[J];法学家;2007年01期
9 蔡从燕;;联合国履行R2P的责任性质:从政治责任迈向法律义务[J];法学家;2011年04期
10 古祖雪;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再认识——哈特国际法学思想述评[J];法学评论;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欣;“人权高于主权”说评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周亮;;论国际法框架下“东突”恐怖主义的治理[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陈体强;;从国际法看金边傀儡的非法性[J];世界知识;1979年04期
4 今甫;;中国收回香港地区完全符合国际法[J];国际问题研究;1983年04期
5 潘抱存;国家主权原则和全人类总体利益原则[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6 熊建华;;试论国际法在核裁军方面的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7 于贤登;;“一国两制”构想对国际法的贡献[J];学习与思考;1997年08期
8 曾报春;钟淑生;;马尔柯夫、孔福尔蒂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刘文宗;;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现代国际法上的划时代意义[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10 万霞;反腐全球化——写在各国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际[J];世界知识;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高宁;;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朝核问题解决[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雨田;不给“面子”就甭想“票子”[N];人民日报;2003年
2 一鸣;我国要求越南恪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N];中国海洋报;2004年
3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比什凯克宣言[N];人民日报;2007年
4 张光政;俄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N];人民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水明;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N];人民日报;2001年
6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何洪泽;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表示严重关切[N];人民日报;2008年
8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冯绍雷;他不是普京的影子[N];东方早报;2008年
9 李秦;究竟谁在违法[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记者 谢戎彬;波乌两国总统访南[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华;巴勒斯坦—以色列水争端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梦飞;扩大的“武力边界”[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2 滕桂青;南中国海问题的外部因素及其对区域安全机制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陈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实施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青磊;中韩苏岩礁争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崔海培;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进展与困境[D];外交学院;2010年
6 李睿妍;论南中国海海洋资源权益争端及对策探析[D];青岛大学;2011年
7 熊涛;《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起源、困境与出路[D];暨南大学;2012年
8 孟涛;当代法国领事服务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9 娄智宇;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波港;建国后中国陆地领土争端的解决模式探析[D];青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98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9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