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世界秩序之争中的“一”与“和”

发布时间:2018-08-30 18:52
【摘要】:"一"是一个包含许多政治秩序信息的汉字,它有普遍性、正统性、统一法则的含义。一种政治秩序的形成是以统一的价值体系、一致自洽的制度等为标志的,或者说,政治秩序经常围绕着代表"一"的普遍性、正统性、统一法则的建构来实现。有了"一",共同体内则可以实现"共一为和"的秩序状态。在文明史和世界政治范围内,文明之间和大国之间经常在世界秩序问题上围绕"一"的问题展开争论或妥协。作者阐述了"一""和"问题在历史和当代世界秩序之争中的意义,指出按照一种地方的政治秩序经验作为普遍主义原理来组织世界秩序,难以走出历史上国际秩序建设的局限。在一个多样多元世界中,可以在各方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普遍主义原则下,寻找组织秩序的共同规范和规则。
[Abstract]:"one" is a Chinese character which contains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political order. It has the meaning of universality, orthodoxy and unified rule. The formation of a political order is marked by a unified value system and a consistent self-consistent system. In other words, the political order is often realized arou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al, orthodox and unified rules that represent the "one". With "one", the order state of "one for all" can be realized in the community. In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and world politics, the issue of "one" is often debated or compromised between civilizations and great powers.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ssue of "one" and "harmony" in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world order,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get out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order in history by organizing the world order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a local political order as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ism. In a diverse and pluralistic world, the common norms and rules of organizational order can be foun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ity of universal connection and interdependence of all parti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学系;
【基金】:陈玉刚教授主持的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际体系变革与中国国际秩序观研究”(项目批准号:11JZD047)子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苏长和;;共生型国际体系的可能——在一个多极世界中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9期

2 苏长和;;以新普遍主义建构世界秩序——对共生问题的进一步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4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7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卫民;;汉长安城植被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10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吴雯雯;泰山岱顶人文景观的历史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金应忠;;为什么要研究“国际社会共生性”——兼议和平发展时代国际关系理论[J];国际展望;2011年05期

2 金应忠;;共生性国际社会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国际观察;2012年04期

3 胡守钧;;国际共生论[J];国际观察;2012年04期

4 苏长和;;中国道路视野下的国际体系建设[J];当代世界;2012年12期

5 金应忠;;国际社会的共生论——和平发展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J];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6 杨洁勉;;中国走向全球大国和强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准备[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8期

7 叶小文;;用中国“新人文主义”占领世界话语体系高地[J];人民论坛;2012年12期

8 凌胜利;;中国为什么不结盟?[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源;全球化与世界秩序的深刻变革[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04期

2 郭树勇;论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关系[J];太平洋学报;2005年06期

3 周旭东;;关于世界秩序的几个问题[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3期

4 庞中英;;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几个关键问题[J];国际观察;2009年05期

5 田甲方;;《国家特性与世界秩序》出版[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苏云婷;王晗;;世界秩序:多维视角的审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丹;;和谐世界: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的新发展新要求新境界[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张胜军;郭杰妮;;中国能成为世界秩序的“执鞭国家”吗?[J];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04期

9 郭沂;;天下主义:世界秩序重建的儒家方案[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06期

10 ;世界秩序的中国想象[J];文化纵横;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Michael Staack;;美国的新世界秩序政策与旧欧洲(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周思源;;错误前提下的危险结论——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可金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剧变与世界秩序的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陈俊侠;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共同福祉所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杨吉;如何成为新世界秩序中的大国?[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任晶晶;共同构建和谐世界[N];人民日报;2006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张立平;美国一厢情愿重建世界秩序[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华益文 国际问题专家;美国不要制造新的敌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庞中英;G20崩溃不符合各方利益[N];华夏时报;2014年

8 梁宝卫 编译;后冷战的世界秩序似已崩盘[N];上海证券报;2014年

9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吕凤鼎:建立合理制度构建和谐世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西蒙·瑟法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全球安全与地缘战略专家);迈进一个“后西方世界”[N];国防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尚伟;世界秩序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苏云婷;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世界秩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于光胜;文明的融合与世界秩序[D];山东大学;2009年

4 张东宁;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成龙;民族精神与世界秩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俊峰;金融海啸:世界秩序重建的机遇与挑战[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吴文英;世界秩序与制度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13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13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