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规则制定与联合国维和部队武力使用

发布时间:2018-09-07 15:45
【摘要】:武力使用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棘手但却绕不过去的问题。作者试图从规则制定的角度来探讨维和部队使用武力的动力与约束,尤其是解释内战环境中维和部队保护平民的障碍所在。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上,秘书长曾经单独或与维和部队指挥官共同承担规则制定者的角色。目前,武力使用的规则制定出现了两方面的新发展:一是安理会在规定武力使用的目的与范围上的角色得到加强,二是制定"接战规则"的权力从实地部署的维和部队上移到维和行动部。由于易受其他部门的压力,加之内部的反武文化与虚弱的组织能力,维和行动部在武力使用问题上趋向于约束实地部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与安理会授权的要求往往背道而驰。1999年至2010年联合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的维和历史正说明了上述观点。为保护平民而动武,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因政治动力与指挥官的个性因素得以实现,却因规则制定权力的转移而无法被维和行动所内化。如果缺乏变革,授权与接战规则之间脱节的问题将阻碍维和行动的合法性。
[Abstract]:The use of force is a thorny but intractable problem in UN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The author tries to discuss the motive force and constraint of the use of force in the peacekeeping for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ule making, especially to explain the obstacle of protecting civilians in the environment of civil war. In the history of UN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the secretary-general has assumed the role of rule-setter, either individually or jointly with peacekeeping force commanders. 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rule-making of the use of force: first, the role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in defining the purpose and scope of the use of force has been strengthened. Second, the authority to establish rules of engagement was transferred from peacekeeping forces deployed in the field to the Department of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As a result of its vulnerability to pressure from other departments, coupled with an internal anti-weapons culture and weak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the Department of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tends to constrain the autonomy and initiative of field forces in the use of force.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from 1999 to 2010 illustrates this view. The use of force to protect civilians can be achieved in the short term by political motivation and the personality of commanders, but cannot be internalized by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because of the transfer of rule-making power. In the absence of change, the disconnect between mandates and rules of engagement would hamper the legitimacy of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组织行政模式与联合国秘书处的运作研究”(项目号:13CGJ018)的资助
【分类号】:D81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聂军;;联合国维和行动成功的条件[J];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02期

2 潘亚玲;;国际规范更替的逻辑与中国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春;;主权国家转型与大国的未来角色[J];国际关系研究;2015年01期

2 黄德明;朱路;;“战后法”法律建构初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永昌;中美军民关系比较研究:近30年视距的考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胡文秀;论冷战后国内武装冲突和平解决的影响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琳;冷战后五大常任理事国参与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成璐;试论非洲区域特色的维和机制[D];湘潭大学;2012年

3 陈素娟;论冷战后美国的维和政策[D];湘潭大学;2013年

4 郑容容;从单轨到多轨—冷战后维和行动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亚玲,张春;战争的演变:从寻求生存必需到维护生存质量[J];国际论坛;2002年04期

2 时殷弘;全球化潮流中的国家——关于国家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的地位、权能和积极作用的系统论说[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3期

3 张春;;新兴大国与非洲关系的理论意义[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年02期

4 陈泽环;;当代道德生活中的底线伦理[J];理论参考;2011年05期

5 时殷弘;论世界政治中的正义问题[J];欧洲;1996年01期

6 潘亚玲;;“文明标准”的回归与西方道德霸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3期

7 刘云林;;道德的结构、层次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J];探索;2005年06期

8 万霞;冷战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法律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潘亚玲;;安全化、国际合作与国际规范的动态发展[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张春;;中非关系:应对国际对非合作的压力和挑战[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联合国维和行动[J];求知;2003年06期

2 丁强,顾国梅;浅析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征[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黄光耀;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评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史华红,秦晓燕;联合国维和行动评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7期

5 张慧玉;透视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09期

6 邵俊武;透视联合国维和行动[J];当代世界;2005年06期

7 贺鉴;论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国际干预[J];求索;2005年05期

8 陈瑶;;冷战后联合国维和的新特点[J];红旗文稿;2005年20期

9 徐纬地;摇摆与彷徨中的探索——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5期

10 操文锋;雷才丽;;联合国维和行动浅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令侠;贺建涛;;加拿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探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美华;安理会重申加强联合国维和行动[N];中国国防报;2000年

2 ;不存在所谓中国派军队加入驻阿国际联军的问题[N];人民日报;2008年

3 常珊珊;2008:联合国维和新走向[N];中国国防报;2008年

4 恭常;中国参与维和行动20年[N];团结报;2010年

5 记者 吕德胜;驻华武官听取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情况介绍[N];解放军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苏银成 郝悦 银成 隗章;中国“蓝盔”享誉世界[N];人民日报;2010年

7 吕德胜 庞清杰;安全部队远赴马里 中国展现大国担当[N];解放军报;2013年

8 吴鹏;联合国维和走向何方[N];解放军报;2002年

9 外交学院 郑启荣;联合国 面向21世纪的维和行动[N];人民日报;2000年

10 新华社记者 杨志望;联合国维和行动:缺兵又缺钱[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瑞玖;联合国与非联合国维和行动比较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玉丽;试析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李秀雯;冷战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4 杨熙;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童稚芮;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制度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杜志辉;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违法问题及对策探析[D];河南大学;2010年

7 徐爱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解晓芳;试论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认识和实践的演变[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李思佳;澳大利亚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锴;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D];外交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228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28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