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对抗,但国际冲突热点问题在全球各个区域频发,成为威胁国际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第三方势力频繁介入国际冲突,使国际冲突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国际社会,国际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给第三方提供了各种理由和借口插手国际冲突问题,为介入行为创造了基本的环境。第三方势力介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冲突的“常态”,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乌克兰危机等国际热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第三方势力介入,直接造成了区域冲突问题日益扩大化和复杂化的局面,严重威胁着区域和平与安全。第三方在各种因素交织的影响下,根据冲突状态和自身意愿界定介入的手段,在实现介入行动预期的过程中往往会打破原有的冲突形态,从而增加了国际冲突对区域安全甚至全球安全的潜在危险。本文通过对第三方势力介入国际冲突的原因、方式分析,试图探寻化解第三方势力介入国际冲突问题的方法。论文分四部分对第三方介入国际冲突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国际冲突的内涵和第三方势力的角色定位。冷战后国际冲突呈现新的特点,如行为主体多元化、原因复杂化和爆发频率上升化。但国际冲突状态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基本包含了一般冲突、国际危机和国际战争三个等级。这些特征和状态构成了当前国际冲突的基本现状,是整个国际冲突在国际社会上的表现形式。针对第三方势力在国际冲突中的不同角色特点,将第三方划分为派别性角色、中立性角色和边际性角色,这三种角色定位决定了第三方势力在介入国际冲突中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角色定位也反映了介入行为预期的导向。第二部分探讨了第三方势力介入的动因,主要是通过对第三方势力介入冲突动因的评析,界定哪些原因的混合作用构成了介入行为的预期。本文从国际秩序变迁、国家间关系以及国家自身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了可能促成第三方介入国际冲突的因素。介入行为的国际秩序变迁原因,是由于缺乏国际权威机构以及现有国际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现象,历来是国际冲突爆发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介入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冷战两极格局的状态已经结束,国际社会不存在能够像苏联那样强大的国家挑战美国的权威,但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迅速崛起,来自新型国家崛起带来的恐慌,“守成大国”和“挑战国”之间的结构矛盾日益凸显,借助国际冲突开展凌驾于现有矛盾之上的博弈成为第三方介入的重要因素。同时,区域权力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区域大国之间的争夺。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以及国家自身利益、实力、国内制度等因素,也影响着介入行为的预期。第三部分分析了第三方势力介入的方式,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对国际冲突状态和第三方势力介入动因影响下的意愿因素分析,来探析第三方在不同的冲突状态和意愿框架下可能采取的介入方式。低烈度冲突和(或)低意愿的框架下第三方更倾向于幕后参与和单方援助的方式。随着冲突状态的升级和(或)意愿的增强,软硬兼施、威胁遏制,公开对抗、高压制裁及联合各方、集体施压的方式可能更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介入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手段,随着冲突状态和介入意愿的变化,第三方采取的方式可能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介入的方式有时并不是单一的,有可能是几种方式交替作用的结果。第四部分阐述了介入行为可能产生的风险,并提出了化解风险的应对措施。根据介入行为预期和介入方式的分析结果,可以预估介入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一方面是平息冲突后潜在矛盾仍然遗留下来,如对冲突方或第三方的仇恨或某些行为体预期未能实现的不满等,成为日后冲突复燃的潜在因子。另一方面是介入者行为非法性引发的制衡,介入过程行动的质变挑起的新争端,介入行为直接促使国际冲突升级等都可能使冲突变的更加扩大化、复杂化。针对第三方势力介入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构建冲突解决机制、转换第三方介入者的角色和多级制衡三种路径化解第三方的介入行为,以实现区域和平与稳定。此外,根据对美国介入南海冲突问题的分析,对第三方势力介入国际冲突的研究进行考察。通过风险应对措施探寻化解美国搅局南海冲突的路径,并分析中国在处理南海冲突时的外交选择,以推动南海和平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1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国际冲突的内涵及“第三方”界定
(一)国际冲突的概念
(二)国际冲突的状态
(三)第三方势力的角色定位
二、第三方势力介入国际冲突的动因
(一)国际秩序变迁的动因
(二)国家间关系的动因
(三)国家自身因素的动因
三、第三方势力介入国际冲突的方式
(一)幕后参与、单方援助方式
(二)软硬兼施、威胁遏制方式
(三)公开对抗、高压制裁方式
(四)联合各方、集体施压方式
四、第三方势力介入国际冲突的风险及应对
(一)第三方势力介入国际冲突的风险
(二)第三方势力介入国际冲突的应对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月;国际冲突:概念、类型与解决[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邵滨鸿;国际冲突与大众媒体[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4期
3 车华;;国际冲突概述[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4 钱俊君;;国际伦理对国际冲突政策的影响[J];求索;2010年03期
5 高源;;略论国际冲突新闻传播之定义及特点[J];前沿;2012年20期
6 赵毅;;论相互依存对国际冲突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09期
7 张铭,李林河;冷战后国际冲突探因[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李晓鹏,黄瑾;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冲突——对全球化的一种反思[J];国际观察;2002年06期
9 陈黎明;冷战后引发国际冲突的新因素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李晓鹏;全球化与冷战后国际冲突[J];理论导刊;200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洁;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冲突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杰;冷战后的国际冲突及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雪婷;第三方势力介入国际冲突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闻竞;国际冲突起因的心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敬;论反垄断法执行的国际冲突协调机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杨耕;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权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6 沈萍;中国参与解决国际冲突和全球问题的“度”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8 李盈;论反垄断法的国际冲突与协调[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陈繁义;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冲突观的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庞文刚;论国际冲突中的NGO[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编号:
2236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3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