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机制协调与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18-09-14 18:17
【摘要】:经济外交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构成,也是推进周边外交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周边外交过程中,中国要重视发挥地方在周边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协调不同部委在周边外交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两大主体的角色,深入思考经济激励和惩罚两种策略的使用。通过正确处理上述涉及体制机制和策略选择的重大问题,谋求各部门在推动周边外交过程中的最广泛共识,形成最大的经济外交政策合力,取得最佳的政策效果。
[Abstract]:Economic diplomac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peripheral diplomacy,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moting peripheral diplomacy.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peripheral diplomacy, China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giving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peripheral diplomacy,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foreign and economic policies around them,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role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as the two main bodies. Think deeply about the use of the two strategies of economic incentive and punishment. By 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major issues concerning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the choice of strategy, we seek the most extensive consensus of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peripheral diplomacy, form the greatest economic foreign policy synergy, and obtain the best policy effec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的亚太布局与我国的亚太方略》(项目批准号:12&ZD083)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中国与邻国关系中的经济战略应用研究”资助
【分类号】:F125;D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宋国友;;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及政策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2 叶皓;;对深化经济外交的若干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4期

3 高程;;周边环境变动对中国崛起的挑战[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5期

4 苏长和;;中国地方政府与次区域合作:动力、行为及机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5期

5 杨洁篪;;服务大局 开拓进取——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的2011年中国外交[J];求是;2012年01期

6 阎梁;;中国对外经济制裁:目标与政策议题[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阿布来提·依明;;上海合作组织视域下新疆周边国家贸易势力发展及其启示[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张玉新;李天籽;;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沿边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3 杨玉珍;任贯中;杨洋;;我国泛亚桥头堡群建设的战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4 张鹏;;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地方支持——兼论长三角次区域的地方全球联系与责任[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5 樊华;王肇钧;孙博;;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探析[J];地理科学;2013年12期

6 钟飞腾;张洁;;雁型安全模式与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8期

7 叶桂平;;次国家行为体的对外关系研究——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2期

8 李天籽;;激励结构与中国地方政府对内对外行为差异[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8期

9 赵可金;陈维;;城市外交:探寻全球都市的外交角色[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方华;中国与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D];湘潭大学;2011年

2 陈华丽;地方政府在次区域合作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刘彦君;后危机时期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趋势及中国战略选择[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沁;次国家行为体与国家形象建设[D];复旦大学;2012年

5 张楠;国际环境NGO与中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李晶;冷战后美国对华经济制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李莹;中央外交与地方外事活动的协调方式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8 刘莎妮;论地方政府对中国参与东盟区域合作中的支持[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利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广西地方政府角色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10 雍春华;国际经济制裁引发的航运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平经济外交思想初析[J];北方论丛;1996年01期

2 唐彦林;;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评析[J];当代亚太;2010年01期

3 宋伟;;试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限度[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4 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5 徐进;;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与构想[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6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7 宋伟;;中国的东亚区域一体化战略:限度、方式与速度的反思[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8 祁怀高;;中美制度均势与东亚两种体系的兼容共存[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9 陈志敏;;全球多层治理中地方政府与国际组织的相互关系研究[J];国际观察;2008年06期

10 陈迪宇;;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J];国际观察;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中英;中日:“经济外交”扭转“经热政冷”[J];世界知识;2004年08期

2 曾琪;经济外交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3 肖刚;战略机遇期与经济外交[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3期

4 王殊;;办经济外交要研究国内的需要和国外的可能[J];世界知识;1987年03期

5 ;德国大力推行经济外交[J];经贸世界;1995年04期

6 王丽娟;武晓光;;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外交与政治安全[J];领导之友;2006年04期

7 李长久;经济外交——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J];和平与发展;2000年01期

8 宋叶萍;后冷战时期日本经济外交的特点及其战略转型[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吴建民;;经济外交研究大有可为[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贾永轩;;国家间外交关系的新趋势——经济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莉菲;石源华;;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思想[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2 宋黎磊;;欧盟周边治理对中国的启示——以欧洲睦邻政策对地中海区域影响为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范洪颖;;浅析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外交[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余建华;张屹峰;;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周边地缘结构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张勉励;;浅析冷战结束前后的中国睦邻外交[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志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平崛起的理论基石[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7 张辉;;论邓小平的睦邻外交思想与实践[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8 曲金良;;东北亚环黄海“华夷秩序”的历史渊源——以中韩关系历史渊源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倩;;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协和万邦”的外交政策[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姜大为;;和平发展 和谐世界——驳“中国威胁论”[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忠发;周永康会见乍得客人[N];人民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晓晨 实习记者 孙文竹;分裂的泰国能否和解?[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记者 韦冬泽 任建民;温家宝出席第四届东亚峰会[N];人民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李志宏;努力实现我区非公经济健康 和谐 科学发展[N];喀什日报(汉);2009年

5 本报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印度加大周边外交力度[N];人民日报;2011年

6 祁怀高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周边外交步入调整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记者 顾钱江 李灿;中国将于今年11月加入世贸组织[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彭兴庭;经济外交:中国外交的务实之举[N];重庆日报;2005年

9 徐翼;经济外交攻势下的政治诉求[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杨鸿玺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地区因素影响奥巴马的阿-巴新战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徐向梅;当代俄罗斯经济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3 王彦智;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都允珠;后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区域多边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陈寿光;冷战后越南对美国的经济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6 庞中鹏;日本能源外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宋俊芳;中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毅飞;新时期中国对非洲经济外交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国华;当代中国经济外交的先进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赵师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定位[D];吉林大学;2007年

4 宋静;冷战后中日经济外交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5 周红;普京对德“经济外交”探析[D];外交学院;2008年

6 潘泽潇;金融危机下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走向[D];吉林大学;2009年

7 周仁东;试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丹丹;二战后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袁洁;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赵军;“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3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43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0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