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阶段演变

发布时间:2018-10-05 12:06
【摘要】: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变化史可分为"革命外交"与"和平外交"两大阶段。周边外交战略形成主要由国家发展总战略特别是国内发展总战略决定,另外国际格局和周边国际形势特别是安全形势也有重要影响。自冷战起源开始,美国在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中产生重大作用,影响着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实施及效果。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strategic change of China's peripheral diplomacy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revolutionary diplomacy and peaceful diplomacy. The formation of the peripheral diplomatic strategy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overall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especially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additio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especially the security situation,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Since the origin of the Co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round China, which has influence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of China's peripheral diplomatic strategy.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
【分类号】:D8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小教;周恩来的对外经济交流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高鸣;孙锋;;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韩晓青;;试论中共八大的外交思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刘国华;抗美援朝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唯一正确选择[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5 王玉贵;60年代前期中日关系研究[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6 张颖;;中国对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7 孙德刚;;论中阿战略合作关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6期

8 刘小燕;;构成政府形象的行为体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刘舸;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与美国全球安全战略[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10 李久林;毛泽东与“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理论和实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庭恩;;中国与非洲国家首脑外交的范例——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问非洲[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李久林;;毛泽东与抗美援朝[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潘敬国;;周恩来与中国核外交战略的形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寿春;;周恩来以和平外交争取国际和平环境的成功经验[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潘敬国;张颖;;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与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的转变[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叶张瑜;;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香港问题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勉励;;毛泽东与新中国对外谈判建交工作的开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石善涛;;建国初期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与“一个中国”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丁明;冯小丽;;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外交方针中的经济因素[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欣昱;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7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文玉;周恩来的人民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唐霞;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3 钟若凝;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在中国的活动及其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伟;1950-1978年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历史考察与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竞欧;冷战后中日对老挝援助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张雁虹;“和谐世界”理念下的中国睦邻外交[D];东华大学;2010年

7 吕芳;中日关系“蜜月期”(1978-1989)文化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德昆;“道义外交”与新中国对日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莹莹;21世纪初中日能源合作关系发展浅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仲晓蕾;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季邑;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宋凌云;世纪初我国外交战略展望[J];社科纵横;2002年04期

3 吴佩林;论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余地的有限性[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景全;;日美同盟的强化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7期

5 卫灵;;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分析[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6 姚二军;;试析中国新世纪的外交战略和和谐世界理念的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7期

7 黄梅英;;论邓小平外交战略中的反霸权主义思想[J];理论观察;2008年06期

8 陈新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新趋势与新战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4期

9 程云蕾;;试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外交战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刘涵;;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外交战略转型原因新探——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下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刚;;中国科技外交析论[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2 郭伟伟;;从内政与外交互动的角度看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莉菲;石源华;;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思想[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4 杨吉平;;权力转移与20世纪的英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启示[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5 曹龙兴;;法国政府对西属美洲独立运动的政策演变[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姜振军;;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问题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嬴;日本迷失外交战略[N];东方早报;2005年

2 罗山;中国正在进行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N];中国经营报;2004年

3 本报华盛顿特约记者李正信;经济政策制约外交战略[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普京强调俄亚洲外交战略意义[N];人民日报;2000年

5 欧洲所 李靖X 陈志瑞;英国在我国对欧盟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李新;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间寻找平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周戎;印度不愿充当他国外交战略的工具[N];光明日报;2008年

8 蒯辙元;中国亟须制定能源外交战略[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郭力 实习生 黄美龙;麻生到底有多“右”[N];南方周末;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严正 孙力;俄罗斯积极推动独联体外交战略[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智勇;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外交学院;2005年

3 李俊福;普京外交构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赵绪生;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高英彤;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共产党对外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师学伟;21世纪初印度亚太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7 李晓华;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的现实主义系统—历史学派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8 于海滨;当代俄罗斯军事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9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杨泽喜;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保辉;中国在朝鲜战争和朝核危机中外交战略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银锋;新世纪俄罗斯外交战略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旺;俄罗斯外交战略的嬗变与中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管星火;普京外交战略[D];浙江大学;2002年

5 郄清良;小国大外交[D];暨南大学;2005年

6 王伟伟;美国之音在美国外交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D];青岛大学;2006年

7 杨慧;邓小平新时期外交战略思想探析[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8 宋建章;论国家民族主义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蒋辉;中国在外层空间的外交战略探析[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10 陈瑞娟;论中国软权力的构建及其战略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53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53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