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津巴布韦的关系:中国对津巴布韦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16 16:53
【摘要】:2000-2009年,津巴布韦经历了自独立以来最严峻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危机,这段时间,经济急剧恶化,政治形势动荡。由于经济恶化以及糟糕的人权记录,津巴布韦原先的西方贸易伙伴和援助捐赠国从该国退出,不再向淖巴布韦提供政治和经济支援。在遭到西方孤立和制裁的时候,中国增加了在津巴布韦的利益。中国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事务,因此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向津巴布韦政府施加政治和经济改革压力。因此,中国以不同的方式向津巴布韦提供政治和经济支援。中国以各种不同方式向津巴布韦政府提供贸易安排、贷款、援助、投资,并在危机时期在联合国安理会提供外交支持。本文探究了2000年后中国加大介入津巴布韦的力度的实质以及两国紧密关系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效应。本文认为,尽管没有能够避免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崩溃,但是中国援助还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津巴布韦政府反对西方制裁赢得了充分时间。
[Abstract]:Zimbabwe experienced its worst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crisis since independence from 2000 to 2009, a period of sharp economic deterioration and political turmoil. Zimbabwe's former Western trading partners and aid donors have withdrawn from the country and are no longer provid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upport to Babwe due to a deteriorating economy and a poor human rights record. In the face of Western isolation and sanctions, China has increased its interest in Zimbabwe. China does not interfere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other countries, so it does not exer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 pressure on the Zimbabwean government as western countries do. Therefore, China provide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upport to Zimbabwe in different ways. China has provided trade arrangements, loans, aid, investment and diplomatic support to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in various way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ssence of China's increased involvement in Zimbabwe after 2000 and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ffects brought about by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lthough the collaps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has not been prevented, Chinese aid is still very important, and it has given the Zimbabwean government ample time to oppose Western sanction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22.347.5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Jonathan Holslag;;使协商民主运作起来(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Hideo Otake;;新自由平民主义在日本的出现(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Hyug Baeg Im;;三“金”之后的韩国民主(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Phil Harris;Parkgate Road;;商界可持续发展与责任:马基雅维利和马尔萨斯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经验教训(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Jaeho Yeom;;韩国的新型政府治理和市民社会:稳固民主基础上的市民组织政治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Sibella Matthews;;Australian Youth Movements Enacting Sociopolitical Change[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7 Henry Hong Sun;;政治营销与治理:城市转型中的和谐之道(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8 Kent E.Calder;;日本的政治-经济模型与东亚发展(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大会重要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经济发展、信任与治理(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民革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蔡永飞;两个“协商”的异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特约采访 马庆;自由式民主:矛盾的理想[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南方朔;政治人物讲话为何很干涩?[N];汉中日报;2011年

4 严奕飞(书评人);鼓励企业创新,中国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快思(Kwesi D.L.S.PRAH);历史视野下的中坦关系:1968年到1985年间中国与坦桑尼亚的政治经济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高洪贵;中国农民工政治参与:制度环境、现状分析与实现路径[D];吉林大学;2013年

3 西索克(Sissoko Yayahabib);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伊斯兰教政治化[D];吉林大学;2011年

4 卡布尔(Brima Patrick Kapuwa);狭隘的和平构建:以联合国在战后塞拉利昂重建工作中的干预行为为分析案例[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沐(Vazgen Hovhannisyan);俄国的南高加索安全政策与饿亚战略关系(2000-2008年)[D];复旦大学;2012年

6 伊莲(Elaine Tolentino);后冷战时代联盟政治的多样化[D];吉林大学;2013年

7 奥自然(Ozren Djuric Mikusevic);渐行渐近:中欧友好关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欧阳客;中非的相互依存[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邓玉函;政治平等的理论探析与现代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BESSAN DESIRE (贝森);区域一体化理论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超;奥巴马赢得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与政治传播发展的新阶段[D];外交学院;2011年

2 于博;当今美国女性参政的经验积累过程分析[D];外交学院;2012年

3 林道夫(Lindolf de Castro);菲律宾与韩国政治制度化的社会起源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Laura Aralbayeva(章莉);宗教与政治极端主义及其在中亚的扩散[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晓晨;影响加拿大有色少数族裔在议会中未充分代表的因素[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塞塞;塞拉利昂政治分权与权力下移过程的批判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甄真;宗教与美国妇女:妇女对政治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Mike Mukhetiwa Moyo(麦克);中国—津巴布韦的关系:中国对津巴布韦的经济和政治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佳丽;亚裔美国人在2008美国大选中政治参与状况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10 段U喢,

本文编号:2275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75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3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