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朴槿惠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
[Abstract]:Since Park Geun-hye came to power, the diplomatic strategy of the South Korean government in Northeast Asia has undergone remarkable changes. It has deepened the strategic alli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explored a "new path" for inter-Korean relations, and promoted strategic cooperation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China and Russia. Strategic "Refrigeration" diplomacy to Japan is a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of its strategic adjustment. This adjustment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three levels of motiv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he state and the decision makers: the gradual change of the power structure in Northeast Asia, the absence of the trust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Korea and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national interests, the public opinion drive of state behavior, the diplomatic concept of Park Geun-hye decision Group and the cultural complex of Park Geun-hye jointly restrict the final direction of the South Korean government's diplomacy strategy in Northeast Asia. Overall, Park's administration is exploring a "golden divide" in North East Asian diplomacy so that South Korea can gain mor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ecurity benefits, and its impact on Northeast Asia, especially China, deserves our high atten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局势新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研究”(13AGJ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831.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慧智;于艇;;朴槿惠政府的东北亚外交政策新课题[J];东北亚论坛;2014年01期
2 张键;;论韩国朴槿惠政府的“信任外交”政策[J];当代韩国;2013年04期
3 董向荣;韩献栋;;“朝鲜半岛信任进程”:背景、特征与展望[J];东北亚论坛;2014年03期
4 毕颖达;;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现实与超越[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季邑;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宋凌云;世纪初我国外交战略展望[J];社科纵横;2002年04期
3 吴佩林;论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余地的有限性[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景全;;日美同盟的强化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7期
5 卫灵;;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分析[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6 姚二军;;试析中国新世纪的外交战略和和谐世界理念的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7期
7 陈新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新趋势与新战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4期
8 程云蕾;;试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外交战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刘涵;;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外交战略转型原因新探——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下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35期
10 夏旭东,戚文焕;学习邓小平的外交战略理论[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伟伟;;从内政与外交互动的角度看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莉菲;石源华;;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思想[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3 杨吉平;;权力转移与20世纪的英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启示[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嬴;日本迷失外交战略[N];东方早报;2005年
2 罗山;中国正在进行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N];中国经营报;2004年
3 本报华盛顿特约记者李正信;经济政策制约外交战略[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普京强调俄亚洲外交战略意义[N];人民日报;2000年
5 欧洲所 李靖X 陈志瑞;英国在我国对欧盟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李新;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间寻找平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周戎;印度不愿充当他国外交战略的工具[N];光明日报;2008年
8 蒯辙元;中国亟须制定能源外交战略[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严正 孙力;俄罗斯积极推动独联体外交战略[N];人民日报;2001年
10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学江;美国 战略调整新动向[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智勇;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外交学院;2005年
3 李俊福;普京外交构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赵绪生;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师学伟;21世纪初印度亚太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6 李晓华;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的现实主义系统—历史学派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7 于海滨;当代俄罗斯军事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8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杨子辉;美国新保守主义与布什外交战略[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杨泽喜;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保辉;中国在朝鲜战争和朝核危机中外交战略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银锋;新世纪俄罗斯外交战略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旺;俄罗斯外交战略的嬗变与中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管星火;普京外交战略[D];浙江大学;2002年
5 郄清良;小国大外交[D];暨南大学;2005年
6 王伟伟;美国之音在美国外交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D];青岛大学;2006年
7 杨慧;邓小平新时期外交战略思想探析[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8 宋建章;论国家民族主义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蒋辉;中国在外层空间的外交战略探析[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10 陈瑞娟;论中国软权力的构建及其战略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5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8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