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路径与机制

发布时间:2018-10-22 16:56
【摘要】:随着中国和平崛起,中国周边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持续的变化。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等核心利益面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在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是落实党中央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理念的重要抓手,有助于破解周边国家对中国"近而不亲"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骑墙战略。人文交流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在中国与周边外交面临的复杂形势下,厘清人文交流的基本路径,对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的"顶层设计",进行机制化建设,维护未来中国10至20年的战略机遇期,实现百年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Abstract]:With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China'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undergoing profound and continuous changes. In the face of the core interests such as national sovereignty, development interests and security interests, China's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are facing some new challenges. To strengthe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is an important grasp of the concept of "affinity, sincerity, favor, and tolerance" in the peripheral diplomac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help to crack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proximity to China" and "economic dependence on China," Security depends on America's "Wall-riding Strategy". Humanistic exchanges are rich in connotation and broad in extension. Under the complicated situation that China and its surrounding diplomacy are facing, we should clarify the basic path of humanistic exchanges, and institutionalize the "top-level design" to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It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safeguard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y period of 10 to 20 years in the future and to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a hundred year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正昆;唐妮娜;;当代中国外交的新路径:“人文外交”初探[J];教学与研究;2009年08期

2 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合作 开创亚洲人文交流新局面[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华;;信任构建与中国—南亚人文交流[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04期

2 龚娜;;战后日本构建公共外交体系的路径、成效及困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谭峰;;电视节目传播视角中的中国文化外交[J];对外传播;2014年09期

4 杨毅;;软实力视角下中国人文交流机制的构建[J];理论与改革;2012年04期

5 张慧智;;中韩关系20年:成就、问题与对策[J];韩国学论文集;2012年00期

6 周培源;;国际关系视域下对公共外交的理解[J];学理论;2014年16期

7 于卫青;;试论美国文化外交的宣传性[J];江汉论坛;2014年08期

8 靳丹铃;;中国外交路径的新探索——人文外交[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苏淑民;;新中国民间外交思想的发展及其渊源[J];人民论坛;2014年08期

10 马春洋;;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代文化软实力的作用[J];品牌(下半月);2014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炜;中国跨国公司公共外交[D];厦门大学;2014年

2 何章银;中国救灾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曲文娜;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王海腾;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5 汲立立;战后英国文化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辉;新中国“突围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丁梅娟;论新世纪中国和平外交的新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闵捷;新中国对阿拉伯国家人文外交运作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田艺琼;新中国对沙特、以色列人文外交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曹飞;新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体育外交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畅;新中国对非洲医疗援助外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黄霞;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D];湘潭大学;2013年

8 林文静;台湾人公共事务会与新时期(2008-2012年)台湾对美公共外交[D];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

9 陈超;呼和浩特市公共外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天惠;美国跨国公司公共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鲁宁;求和平谋发展的新主张[J];社科纵横;2004年06期

2 郭业洲;;十六大以来的中国外交[J];当代世界;2007年08期

3 叶自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与中国外交[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4 杨洁勉;;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外交和理论创新[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5 熊伟;;中国外交进入多边时代[J];当代世界;2009年05期

6 李永辉;;中国大外交:当代问题与传统智慧[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11期

7 曲星;;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活跃的中国外交[J];求是;2011年01期

8 郭景芳;不平凡的一年——199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务虚会[J];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曲星;;辉煌的’97中国外交[J];世界知识;1998年01期

10 陈刚;影响跨世纪中国外交的地缘政治因素[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宝煦;;革命与发展:毛泽东时代与邓小平时代中国外交的比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2 牛军;;冷战与80年代的中国外交[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3 仇发华;;从朝鲜核问题的演变看中国外交倾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牛玉峰;;邓小平与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外交[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王公龙;;论中国外交的观念变革[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欧阳程奕;;价值视阈下的新中国外交:1949-2009[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彭沛;;联合国改革与中国的外交选择[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莼思;;中国安全外交概念初探[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9 王巧荣;;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郭学堂;;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的价值回归[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欣;《中国外交》白皮书在昆举行发行仪式[N];云南日报;2006年

2 杨毅;APEC与中国外交新思维[N];华夏时报;2004年

3 李诗佳邋白洁;中国外交践行“和谐”理念[N];人民日报;2008年

4 早报记者 周晶璐;中国外交部新调要员忙开局[N];东方早报;2008年

5 记者张小溪 范勇鹏;公共外交成中国外交重要开拓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王靓;“中国增军力也不是美国敌人”[N];东方早报;2007年

7 青岩;“Shut up”与“微笑征服世界”[N];南方周末;2006年

8 吴建民;和谐世界理念将造福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实习生 江澄;“用自己的努力去强盛我们的祖国”[N];广西日报;2010年

10 宋国友;阐述中国外交的价值观[N];东方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根信;中国新安全观与防扩散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2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3 关培凤;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D];武汉大学;2007年

4 王云芳;走向有效的多边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马晶;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6 杨晓萍;中国外交中的观念因素[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力;合作与碰撞[D];外交学院;2008年

9 叶晓林;中国外交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牛林;冷战后中国参与联合国非殖民化进程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2 刘振兴;论冷战后中国外交的伙伴关系战略[D];外交学院;2008年

3 赵,

本文编号:2287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87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