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显性的双框架与隐性的双中心——冷和平时期的亚太区域合作

发布时间:2018-10-29 22:25
【摘要】:区域合作在本质上是一种国际关系,因此合作的性质和形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或区域国际秩序性质的影响。反过来,在特定国际或地区秩序下形成的区域合作格局本身又是其赖以存在的国际秩序的一部分。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功到目前为止已经带动中国走向崛起,并使大国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相互依赖关系的亚太地区进入一种冷和平秩序状态。与此前人们使用的冷和平概念不同,作者把冷和平定义为大国无战争时代大国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正常状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和平,但又以大国的相互竞争为特点。在冷和平秩序下,大国之间的合作会十分关注相对收益,而这种脱离国际合作共赢理念的行为会异化亚太区域合作的动力基础,并使区域合作安排被工具化。作为这种变化的结果,亚太地区目前出现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将并行存在而发展成一种双框架格局,中美在这个双框架背后的隐性竞争则使该框架表现出明显的对抗性。
[Abstract]:Regional cooperation is essentially 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so the nature and form of cooperation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or regional international order. In turn,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formed under a particular international or regional order is itself a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on which it depend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China's economic success has led China to rise up so far,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hich has established a close interdependence among the major powers, has entered a state of cold peace and order. Different from the concept of cold peace used before, the author defines cold peace as a normal state in which great powers deal with each other when there is no war. In essence, it is a kind of peace, but also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great powers. Under the cold peace order,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e big powers will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ve benefits, and this kind of behavior which is divorced from the win-win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ill dissimilate the power base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make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arrangement become the tool. As a result of this change,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and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which are currently emerging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ill exist in parallel and evolve into a dual framework, The recessive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ehind this two-frame makes it obviously confrontational.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
【分类号】:D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青;文明的冲突与冷和平——对阿以冷和平的个案分析[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2 王玉主;;亚洲区域合作的路径竞争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3 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年01期

4 祁怀高;;东亚区域合作领导权模式构想:东盟机制下的中美日合作领导模式[J];东南亚研究;2011年04期

5 理查德·萨克瓦;张红;;冷和平:解读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J];俄罗斯研究;2010年06期

6 刘建飞;;中美俄日关系及其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门洪华;;中国崛起与东亚安全秩序的变革[J];国际观察;2008年02期

8 刘强;;论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基于日本战略文化和战略意愿的视角[J];国际观察;2009年05期

9 陆建人;;APEC20年: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1期

10 曲凤杰;;我国的亚洲区域合作战略[J];国际贸易;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延飞;;《孙子兵法》“和合”军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王玉主;;中日之争与东亚合作——以“10+3”、“10+6”为主的分析[J];创新;2010年03期

3 黄凤志;金新;;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的多维审视[J];东北亚论坛;2011年02期

4 杨鲁慧;;东北亚大国关系中第三方因素及地区安全共同治理[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5 韩献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构建: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视角[J];当代亚太;2008年03期

6 王玉主;;亚洲区域合作的路径竞争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7 王双;;平衡、融合与引导——试析新世界秩序构建中的中国作用[J];当代亚太;2011年02期

8 王荣艳;;亚洲区域合作的演化、发展与未来——评《中国与亚洲区域主义》[J];当代亚太;2011年02期

9 宋伟;;中国的东亚区域一体化战略:限度、方式与速度的反思[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10 杨原;;大国无战争时代霸权国与崛起国权力竞争的主要机制[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华锋;;冷战后社会党国际的和平观论析[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景贵;谢妍;;美国衰落的悲欢:“无极”世界的来临?[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付海梅;;国际格局变化助推“钓鱼岛争端”进入高危时期[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陈胜;沈佩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影响[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强;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高弟;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4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5 肖洋;建立信任措施实践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6 杨宏玲;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推进战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盛海燕;冷战后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明生;国际安全机制与当代中国[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牛海彬;有限的合作:美国国会与联合国[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刘宗义;解析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D];外交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华;国际政治格局“无极化”论说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骄骄;基于产业内贸易的中韩产业竞争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余银萍;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日关系(1991-2006)[D];湘潭大学;2011年

4 马青燕;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与我国海关之法律应对[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杨春霞;21世纪初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中美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王晓霞;试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霸权稳定论[D];湘潭大学;2003年

7 冉红平;美国的反共主义及其政治文化背景[D];山西大学;2004年

8 王域霞;冷战后美国新霸权主义简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东东;中国视角下的东亚货币合作模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学军;东亚区域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昌黎;;TPP的内容、特点与日本参加的难题[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2 刘少华;;论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J];当代亚太;2007年09期

3 张蕴岭;;东亚区域合作的新趋势[J];当代亚太;2009年04期

4 赵江林;;外部约束与东亚经济结构转型[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5 王玉主;;亚洲区域合作的路径竞争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6 孙学峰;黄宇兴;;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J];当代亚太;2011年01期

7 刘丰;;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8 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9 万璐;;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10 徐进;;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与构想[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日本《周刊现代》前副主编 讲谈社(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近藤大介;[N];经济观察报;2011年

2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李巍;[N];南方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蒋安全;[N];人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栾鹤;[N];中国贸易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述华;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乔之;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J];东南亚研究;1995年01期

2 宋伟;;试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限度[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3 陈志阳;;拉美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动向:太平洋联盟成立之探析[J];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06期

4 姜跃春;;亚太区域合作的新变化与中日韩合作[J];东北亚论坛;2013年02期

5 ;APRAG Conference 2013亚太区域仲裁组织大会[J];中国律师;2013年08期

6 蔡鹏鸿;;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7期

7 张海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依据探讨[J];亚太研究;1994年01期

8 腾世花;中国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作用与对策[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5年03期

9 曾强;亚太区域合作及有关国家的对华政策[J];国际资料信息;1996年10期

10 夏汛鸽;亚太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与多边安全合作[J];太平洋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云华;;“10+1”与亚太区域合作[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安然;亚太区域中心管理委员会及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N];中国海洋报;2012年

2 ;亚太区域妇女创业环境与政策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妇女报;2013年

3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林雪丹 曲颂;亚太区域合作迎来新契机[N];人民日报;2014年

4 陶略 国际问题观察员;“北京方案”提升亚太区域一体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5 焦世新 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亚太区域合作正进入新时期[N];文汇报;2014年

6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杨川梅;亚太区域合作:更务实,,更硬气[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7 特约记者 虞仲义 通讯员 潘莹莹;富乐在沪建亚太区域技术中心[N];中国化工报;2009年

8 潘荧莹;富乐公司在沪建立亚太区域技术中心[N];建筑时报;2009年

9 记者 贺斌;亚太区域面临三重危机[N];中国财经报;2009年

10 记者 孙明泉;《2009年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概览》发布[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少华;后冷战时期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辉;东盟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邓海清;美国TPP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4年

3 何春龙;APEC与中国[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99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99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