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文化变迁对其霸权的影响探析
[Abstract]: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American hegemony, and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Especially since Joseph? Nye put forward soft power, soft power theory,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has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he strategic position and role of culture in hegemony has triggered waves of discussion. The core elements of civic culture in the American cultural system, such as "individualism", "the sense of natural mission", "the city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nd "Anglo-Saxon culture", not onl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xpansion of American foreign hegemony. It also "legitimizes" and attempts to "internationalize." As a strategy and policy orientation 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rientation of government, social groups and citizens and foreign relations, "political system culture" plays a great role in American hegemonic strategy. The historical extension of political system culture in the changes of American culture on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pport of hegemony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society. What kind of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itizen culture in the whole sense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nation nowadays? What impact will they have on American hegemo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alysis, this paper tries to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American culture on its hegemon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re elements of culture and their role in American hegemony, expounds the changes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on American politics, economy and military affairs.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义桅;;美国式包容性崛起[J];社会观察;2011年07期
2 吴立斌;;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舆论战略[J];决策与信息;2011年08期
3 吴立斌;;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舆论战略[J];红旗文稿;2011年12期
4 王先琳;;从本·拉登被击毙说开去[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11年03期
5 张玉芬;刁潍;;中国实力的上升与美国的复杂认知[J];改革与开放;2011年18期
6 詹姆斯·霍姆斯;孟洁冰;;中国蓝海梦想[J];看历史;2011年08期
7 王域霞;;再读塞缪尔·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有感[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林宏宇;李小三;;北非中东动荡之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魏光启;;美国大战略的浮动性和适度性——读《和平的幻想:1940年以来的美国大战略》[J];美国研究;2011年02期
10 刘建平;;东亚的中国:地区政治经验与地区主义思想[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宇辉;安国胜;;单极霸权的忧思——析美元与美国霸权的扩张[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汪段泳;;想象中的帝国与帝国的想象——从“帝国电影”中看美国霸权外交的社会民意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张春;;权势和平转移与中国的战略选择[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4 沈逸;;信息技术革命、跨国信息流动与舆论塑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黄景贵;谢妍;;美国衰落的悲欢:“无极”世界的来临?[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世鹏;;“9·11”以后全球化研究的几个问题[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于迎丽;;东亚安全:模式的困境与出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8 李竞;;美国新霸权对全球公共管理的挑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秀军;;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文本解读与反思[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方兴起;;凯恩斯逝世60周年之际的反思[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鹏权;构建多元世界 抵制美国霸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记者 王建华 李云路 查文晔;“无解”的美债危机动摇美国霸权[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美]理查德.B.杜波夫/文 王宏伟/译;美国霸权的衰落[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本报专稿 薛雨闻;美国霸权走向衰弱?[N];世界报;2009年
5 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N];学习时报;2003年
6 于山娟;美国真的衰落了吗?[N];国防时报;2011年
7 鑫泉;美国霸权与发展中国家的抗争[N];光明日报;2003年
8 刘建飞;从单边主义看美国霸权战略[N];学习时报;2001年
9 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N];学习时报;2003年
10 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N];学习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耿焕;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战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松霞;美国霸权与古巴革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庄悦群;可持续发展位与当代国际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齐秀丽;冷战与美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1945-1969)[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贞;欧洲一体化启动阶段的美国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6 戚洪国;国际合作的制度取向[D];吉林大学;2007年
7 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郑淑云;单极霸权——20世纪美国国策强度的三次提升[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贾曦;保守主义理念与冷战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婧;美国的文化变迁对其霸权的影响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贾琼;美国霸权的基础[D];外交学院;2005年
3 尚林霖;文化规范与美国霸权护持[D];吉林大学;2012年
4 巴信勇;美国霸权的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姜延迪;文化霸权:美国霸权的挑战与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楚平;经济全球化与美国霸权[D];河南大学;2003年
7 李敏伦;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政策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志刚;战后霸权体系与国际组织[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晓科;二战后美国霸权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刘琳;美国霸权与冷战后国际秩序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2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0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