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当前中国公共外交:理念、机制与效应
[Abstract]: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global religious renaissance since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have transformed the world landscape. Religions of all kinds have increased their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regional and domestic politics at the level of ideas, organizations, issues and actions. Many countries also incorporate religious factors into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diplomatic tracks to ensure the consolida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national soft power. As religious issues are increasingly linked to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image and overseas interests, China has addressed religion and related issues in public diplomacy.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other relevant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constantly integrate ideas, institutions, structures and action level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and locate the status, role and development space of religion in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and overall diplomac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以骅;邹磊;;信仰中国[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1期
2 涂怡超;;宗教与当前非传统外交:理论、战略与机制[J];国际观察;2012年05期
3 真禅;让东亚佛教的黄金纽带再度辉煌[J];法音;1995年06期
4 段启明;中泰两国佛教界的旷古盛事——佛指舍利赴泰国巡礼侧记[J];佛教文化;1995年01期
5 徐以骅;;当代国际传教运动研究的“四个跨越”[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恕;王静;;基督教在中亚的现状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03期
2 袁tR;;世界的“全球化”与宗教的“普世化”——信息时代的宗教管理[J];国际展望;2011年06期
3 徐以骅;邹磊;;地缘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1期
4 苗嵩;;“俄东正教教会与当代俄罗斯外交”研究现状述评[J];国际研究参考;2014年10期
5 习五一;;简评美国的“信仰外交”与我国文化安全[J];科学与无神论;2011年01期
6 习五一;;科学无神论是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思想武器[J];科学与无神论;2014年03期
7 薛一飞;邢海晶;;宗教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视野;2015年03期
8 徐以骅;;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国际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9期
9 贾付强;李隽;;宗教战略在美国公共外交中的运作——评杜鲁门政府建立的国际“宗教战线”[J];太平洋学报;2013年04期
10 习五一;;警惕国际基督教右翼势力的文化渗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贾付强;;宗教战略与冷战初期的美国公共外交——以1948年意大利大选为例[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袁tR(Sylvia Y.Yuan);中国之后何处去?[D];复旦大学;2012年
2 张鹏;中国对外关系展开中的地方参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周娅;建构主义新视域:地缘文化及其建构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邹磊;中国与伊斯兰世界“新丝绸之路”的兴起[D];复旦大学;2013年
5 甘德政(KAM DE ZHENG);中英(英中)关系与马来亚华人的身份认同[D];复旦大学;2013年
6 贾付强;宗教与冷战初期的美苏外交研究(1945-1953)[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静;基督教在中亚的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赵姗姗;宗教与美国人权外交政策[D];复旦大学;2012年
3 徐杰;政治认同视角下社会转型期政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以骅;章远;;试论宗教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路径和范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徐以骅;;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3 徐以骅;;宗教因素与当前中美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4 陶洁;;“大中华经济圈”构想之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10期
5 苏长和;;论中国海外利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8期
6 徐以骅;;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国际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9期
7 章远;;科索沃冲突中的宗教因素解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9期
8 ;中国宗教界关于建设“和谐宗教、和谐寺观教堂”倡议书[J];中国宗教;2007年02期
9 徐以骅;;宗教与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以美国宗教团体的“苏丹运动”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郭嘉;[N];人民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松;;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8期
2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国家形象构建的战略沟通新视角[J];国际观察;2008年01期
3 徐莹;;中国公共外交的三大亮点[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Z1期
4 廖宏斌;;公共外交:国际经验与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1期
5 胡百精;;公共外交的语境、内涵与形态[J];国际公关;2009年02期
6 傅莹;;重视公共外交[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9期
7 陈昊苏;;加强公共外交 提升国家形象[J];对外传播;2009年12期
8 郜颖炜;;北京奥运中的公共外交浅析[J];改革与开放;2009年12期
9 檀有志;;错位与调适: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J];美国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10 叶靓;邵育群;;美国“公共外交2.0”:现状与发展趋势[J];当代世界;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庆国;;崛起中的中国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2 韩方明;;中国公共外交:趋势、问题与建议[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3 加藤嘉一;;每个中国人应是公共外交“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4 赵新利;;对欧公共外交大有可为——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5 李巍;;对中国公共外交经典案例的一次深入剖析——评《中国世博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吴思科;;西亚北非变局为中国公共外交带来新机遇[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7 赵会民;;“中日小大使”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8 赵新利;;日韩留学生公共外交政策及启示[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9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10 郑万通;;公共外交是全民的事业[A];公共外交季刊2012秋季号(总第11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刁妍;开展公共外交拓展履职领域[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启正;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N];新华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王尔山;美式公共外交的新延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曲星;中国公共外交顺势而为[N];人民日报;2010年
5 赵启正;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的大机遇[N];文汇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淼;公共外交:匹夫有责的外交新视野[N];中国改革报;2010年
7 季明 宫一栋 缪晓娟;上海世博会搭建“公共外交”新舞台[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包松娅;推进公共外交 塑造国家形象[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记者 顾意亮;全国政协与上海市政协联合调研世博会公共外交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包松娅;外事委:全力推进公共外交[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阿雷(Alireza Khoshrou);冷战后中美新公共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3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5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6 袁王珏;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中的国家领导人品牌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曾琳智;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曲文娜;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25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2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