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3 09:44
【摘要】: 中苏论战,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国际共运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苏两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国际共运格局的演变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中国方面来说,论战发生和发展的时代,恰好与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形成契合。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党的历史方位的判断、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变迁、内外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等,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以中苏论战为研究对象和切入视角,来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通过对这场论战的背景、动因、进程、后果、启示等诸多问题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战后国际共运的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对事关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就实践意义来说,鉴往知来,站在历史发展与时代进步的高度,对中苏论战的发展脉络进行全面梳理,对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进程中的苏联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对中苏论战的主要内容进行客观评述,对中苏论战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从中获得启示,避免重蹈过去所犯的错误,从而更好地推进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既显得十分必要,又极具现实的针对性。 本文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辩证法,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史论结合,将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研究的总体思路上,以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为主线,按照“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深远影响”的层次推进,试图构建一个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的逻辑分析框架。在研究的具体指向上,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梳理中苏论战缘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探究中苏论战的主要成因,以澄清在此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和研究偏差;二是考察中苏论战对中国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直接影响,重点揭示“两个十年”互动的正负效应;三是阐明中苏论战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间接影响,重点分析党对中苏论战相关问题的历史反思;四是总结中苏论战的经验教训和当代启示,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镜鉴。 全文由导论、正文四章、结束语共六个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对国内外中苏论战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提出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并指出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梳理了中苏论战缘起与发展的基本脉络,着重从远、近两个视角来揭示论战的成因。指出中苏论战是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经历了从内部交换意见和争论到把双方分歧公开化、从影射攻击到指名道姓地进行大规模论战的演变过程。同时,论战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现象,其中参杂了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历史和现实等多重要素的制约。 第二章考察了中苏论战对中国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直接影响。从意识形态建设的偏差、经济模式探索的曲折、民主政治建设的误区、文化建设的转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等多维层面,系统论述了中苏论战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及建设路径的现实影响和制约作用,重点探讨了十年论战与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这“两个十年”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互动,指出中苏论战既有对破除苏联迷信、摆脱大国大党主义控制的积极作用,又有干扰和阻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常探索进程的消极作用。 第三章论证了中苏论战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间接影响。指出中苏论战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寻求社会主义发展新途径提供了历史依据。通过深入分析邓小平对时代及时代主题的准确定位、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重新解读、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多样性的深刻阐释以及对意识形态“不争论”的理性选择,以揭示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中苏论战相关议题的重新检视与历史反思。 第四章阐明了中苏论战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启示。从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和党际交往模式、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等方面入手,对论战中的经验得失进行系统总结,对论战的当下意义与现实启迪进行深刻剖析,并指出为避免重蹈论战期间理论误区和实践偏差而应采取的改革路径与具体措施。 结束语部分对中苏论战的实质及历史影响进行了总体评判,简要概括了围绕论战所涉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展开的历史探索与经验启示,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探索真理的正确路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22.351.2
本文编号:2351124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22.3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和明;;“文化大革命”成因中苏联因素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师哲;李海文;;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J];百年潮;1997年02期
3 阎明复;;中苏关系破裂原因再研讨[J];百年潮;2009年11期
4 李捷;从结盟到破裂:中苏论战的起因[J];党的文献;1998年02期
5 唐玉琴;;赫鲁晓夫若干理论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3期
6 徐坚;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合作[J];当代亚太;2003年03期
7 左凤荣,潘正祥;中苏大论战:起因、焦点与教训[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9年01期
8 高正礼;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2期
9 丁明;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02期
10 ;关于苏中冲突起因的若干思考[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2351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5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