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国际社会对日本历史问题的认知与策略

发布时间:2018-11-23 10:01
【摘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结束70年了,但围绕战争历史,东北亚地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得正酣,东北亚国家间关系因此不断恶化。其症结在于,日本不能直面侵略历史,严重伤害战争受害国的民族感情。由此,本属于东北亚区域内部矛盾的历史问题争端已经超越了区域范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关注点长期以来主要集中于慰安妇问题,并未触及日本的历史观。日本之所以在历史问题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全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历史缺乏全面关注与深入了解,以及长期在此问题上的漠视与纵容。为了伸张历史正义,国际社会应当就此问题展开合作,揭示和传递真相,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维护二战后确立的世界和平秩序。
[Abstract]: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has been over for 70 years, but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war, a war without gunsmoke in Northeast Asia is taking place,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Northeast Asian countries are deteriorating. The crux of the matter is that Japan cannot face up to the history of aggression and seriously hurt the national feelings of war victims. Therefore, the historical disputes, which belong to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 Northeast Asia, have transcended the regional scope and aroused the high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has long been on the issue of comfort women, not on Japan's view of history. To a great extent, the reason why Japan dared to challenge the whole world on the issue of history is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attention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Japan's history of aggress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well as its longstanding disregard and connivance on this issue. In order to uphold historical justic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cooperate on this issue, reveal and transmit the truth, learn from history, avoid repeating the mistakes and safeguard the world peace order established after World War II.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历史问题争端研究”(13YJC770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815;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卫东;;美国对美日之间历史认识问题的应对[J];当代亚太;2014年05期

2 孙伶伶;;美国解密日本二战档案考察[J];日本学刊;2008年01期

3 蔡亮;;安倍内阁“积极和平主义”的三重特性评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渠长根,陈树涵;从教科书事件看日本蔑视中国的民族心理传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车霁虹;;从教科书问题看日本国民历史教育的缺憾[J];北方文物;2007年03期

3 王子舟;图书馆工作特性的几点感知[J];图书与情报;2005年03期

4 朱清如;;“荣”1644部队研究述评[J];武陵学刊;2010年02期

5 刘政仙;刍议德、日对待战争问题上不同态度的原因[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的“自卫战争史观”辨正[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6期

7 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的“美英同罪史观”辨正[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3期

8 宋成有;;四次历史教科书风波述评[J];大连近代史研究;2009年00期

9 李建民;冷战结束后日本军事战略调整的路径分析[J];国际论坛;2005年03期

10 李建军;论日本昭和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兼驳日本右翼“天皇无罪史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亚夫;日本的军国民教育(1868—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3 解晓东;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会丽;日本新民族主义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鹤;关于小林善纪《战争论》的批判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3 霍建岗;日本新保守主义分析[D];外交学院;2002年

4 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彭剑;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宁美国传教士心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高承龙;伪满协和会在间岛地区活动状况之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7 刘芳;日美东亚争夺的十年[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金美星;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根源与实质[D];延边大学;2006年

9 王鑫;德国、日本二战史观迥异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单珊;昭和天皇与太平洋战争[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西崎文子,王贞;全球性超级大国还是民主典范?——后冷战时代日本的美国观[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1期

2 高程;;美国对外政策的驱动力:物质利益至上?[J];美国研究;2012年02期

3 胡澎;;性别视角下的“慰安妇”问题[J];日本学刊;2007年05期

4 蔡亮;;论安倍内阁外交政策的两面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02期

5 王珊;;安倍政权“积极和平主义”辨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鹏;;2005,国际社会的“中国年”[J];重庆与世界;2005年12期

2 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李华锋;;论当今国际社会的特点及对中国国际社会战略的启示[J];桂海论丛;2006年06期

4 魏道培;;国际社会如何面对决策失误[J];检察风云;2006年23期

5 张晟泽;;试论国际社会中的道义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6 孙丽萍;;中国与国际社会:中英学者的视角[J];史学集刊;2012年06期

7 多家喻;第十届国际社会老年医学会议[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8 微亮;;联合国检查组说伊拉克随时可能重建其核武器计划[J];国外核新闻;1991年12期

9 郑忆石;;评民主社会主义的“国际社会民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10 和平;1996:走出“霸权政治”的国际社会[J];新视野;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翔;;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宪政法治——国际社会的动态演进与静态存在模式解析[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赵艳霞;;从上海合作组织解读“安全困境”的缓解[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蓝楠;;国际社会关于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调控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马国林;;国际社会和天下体系:比较与思考[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5 王逸舟;;中国外交研究的若干问题[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胡伟;;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之“道”[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7 管松;;南海建立特别敏感海域问题研究[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2年卷第2期[C];2012年

8 陈亚芸;;南海“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前景——兼评国际社会解决南海争端的提案[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马建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A];山西省政治学会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崔小波;;中国签署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的责任与任务[A];履行框架公约 创建无烟环境——第13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颖;国际社会对非洲饥荒反应“太少太迟”[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暨佩娟 吴成良 周之然 骆青 林雪丹 宦翔 苑基荣 张建波 丁大伟 王恬;国际社会积极评价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廖政军 裴广江 郑红 管克江 暨佩娟 邹志鹏 李景卫 杨晔 骆青 林雪丹 宦翔;国际社会称赞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N];人民日报;2012年

4 ;国际社会和媒体关注中共新领导集体[N];光明日报;2012年

5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陈东;国际社会聚焦中共十八大[N];经济日报;2012年

6 田闻之;日本“右倾化”应引起国际社会警惕[N];北京日报;2012年

7 ;国际社会继续向中方表示慰问[N];人民日报;2013年

8 梁桐;国际社会看好巴基斯坦经济前景[N];经济日报;2014年

9 何亚非;国际体系的改革与完善[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廉政研究与教育学会副会长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廉政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袁柏顺;国际反腐败学院在维也纳成立[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秀梅;国家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尹新华;晚清中国与国际公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梦荻;历史启示未来: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路云飞;越南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何玲;新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承认问题论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陶然;国际社会中的利他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孙建丰;《全面反恐公约》视野下恐怖主义的界定[D];外交学院;2014年

6 张超;和平崛起背景下政府优化国家形象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匡恒;移民劳工的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阮磊;试析中(苏)俄互动与中国社会化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天乐;论国家违反对国际社会整体所承担的法律义务之特殊法律后果[D];清华大学;2006年

10 李美琴;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51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51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