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外交研究需要创新
[Abstract]:It is undeniable tha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xternal environment has encountered unexpected problems, and our neighboring diplomacy has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or example, the group of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which had developed smoothly with China, had some suspicious attitude and conflicting murmur. Japan's right-wing forces, which advocate to fight against China, seem to have received a large proportion of support in Japan and have not encountered too much resista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around the issue of ownership of the Diaoyu Islands. North Korea seems certain to believe that China will only support or acquiesce to this traditional ally, will not criticize or protest, a variety of reckless words and deeds constantly, causing our side from time to time embarrassed passiv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铁军;;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分析[J];日本研究;2006年04期
2 石晶;;二战后日本右翼政治思想及其危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3 岳利军;;蒋氏父子时期日本右翼势力与“台独”势力的互动情结[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的“台湾情结”[J];外国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5 毕可忠;日本右翼势力发展情况[J];国际资料信息;1999年07期
6 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的“美英同罪史观”辨正[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日本为什么死不认错[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南洋问题资料译集》1963年度全年目录索引[J];南洋资料译丛;1963年04期
9 ;今年来日本加强对东南亚经济扩张的活动[J];东南亚研究;1965年03期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驳斥日本右翼座谈会的发言[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逸舟;;中国外交研究的若干问题[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陈莉菲;石源华;;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思想[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3 郑汕;胡建刚;;论东南亚民族和宗教因素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影响[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陈兆华;;当前东南亚民族分裂背后的美国因素[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衍德;;东南亚的贫困与民族动乱——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文化抗争[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张贵洪;;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宋黎磊;;欧盟周边治理对中国的启示——以欧洲睦邻政策对地中海区域影响为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8 程明武;张永奇;黄士虎;;青年就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应对策略[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9 张忠民;陈同;;“孙中山与海外华人”学术研讨会综述[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10 彭慧;;伊斯兰世界与菲律宾摩洛反抗运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2006中国: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最好时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徐迅雷;对于日本右翼,我们究竟知道多少[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高胜寒;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N];华夏时报;2001年
4 于涛;憧憧鬼影暗流涌动[N];华夏时报;2005年
5 记者 张焕利;日本右翼势力及“编撰会”[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刘庭华;日本右翼势力日趋猖獗的历史渊源[N];人民日报;2001年
7 潘文军;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奇谈怪论[N];人民日报;2001年
8 记者 缪毅容;倍加珍惜友好成果 坚决反对右翼势力[N];解放日报;2005年
9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林治波;敌视中国对日本无益有害[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扈大威;预防性外交研究:从设想到实践[D];外交学院;2004年
2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韦红;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彦智;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都允珠;后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区域多边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谷雪梅;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张茂明;欧洲联盟国际行为能力研究:一种建构主义视角[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曾品元;中国周边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张煜;中美“伙伴关系”外交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樱;上海城市外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李兴华;新时期俄美间经济外交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3 陈莹;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4 容贤东;印度“东向”东南亚对中国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4年
5 马丹丹;二战后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黄天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实证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常飞;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的经济外交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姚俊娟;21世纪初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谭永羡;冷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兴起与危害[D];新疆大学;2004年
10 王维虎;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与中日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62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6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