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力量理论视阈下的欧盟北极政策
[Abstract]:Arctic region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EU, including waterway interests, energy security interests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terests. In the background of drastic changes in the Arctic environment, the European Union gradually launched the Arctic policy. Its main features are: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as a flaun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multilateral governance of the Arctic;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n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to safeguard and protect the rights of Arctic resident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and so on. Normative power is the ability to define what is normal behavior in world politics. The theory of normative power provides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in the study of the EU, which emphasizes the norms and values pursued by the EU. It also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EU's behavior which can not be fully explained by power politics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EU tries to apply its normative principles to Arctic affairs and to spread its norms in the Arctic by various means of diffusion. In the long term, the EU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Arctic.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国家海洋局国家专项“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子专题“极地地缘政治研究”(项目编号:CHINARE2012-04-05-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4.1;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扈大威;;欧盟的能源安全与共同能源外交[J];国际论坛;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瑾;姜姝;;欧盟能源安全政策分析——新制度主义视角[J];国际论坛;2010年05期
2 董勤;;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能源安全利益驱动——兼析欧盟气候单边主义倾向[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02期
3 胡俊;易小明;;认知语境下的欧盟能源安全政策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9期
4 王传兴;;大国权力来源变化与大国崛起中的规范外化-内化——以中国崛起过程为例[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6期
5 章仁俊;张学洪;;低碳发展的国家驱动力分析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居欣;马晓梅;楼崇;;中国低碳发展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2期
7 侯汉君;;欧盟对非能源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张彬彬;;“规范性力量”视角下的俄欧关系[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何奇松;;气候变化与欧盟北极战略[J];欧洲研究;2010年06期
10 马云峰;郭丕斌;;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必然走向[J];特区经济;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向辉;非洲能源国际竞争与中非能源合作[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李冉;里海—中亚天然气管道外交博弈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晋伟;俄罗斯与欧盟能源管道合作与争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婷婷;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突破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庞珊珊;冷战后土耳其与美国、欧盟的互动关系[D];外交学院;2008年
4 剧倩倩;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外交[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洪冉;欧盟共同能源外交的探析与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单维艳;美国和伊朗核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娜娜;欧盟能源安全及战略选择[D];山东大学;2009年
8 李东超;欧盟在中亚地区的能源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强;俄罗斯地区能源外交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郭海峰;欧盟政策扩散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敏;莫伟;;“讨论欧洲模式”国际研讨会综述[J];欧洲研究;2007年05期
2 杨保筠;;东盟与欧盟关系三十年评析[J];东南亚研究;2007年06期
3 冯仲平;;欧盟推动构建有效国际多边体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12期
4 宋黎磊;;《欧盟改革条约》:民族国家的博弈与妥协[J];社会观察;2008年02期
5 王展鹏;;欧盟制宪进程与中欧关系[J];新远见;2009年12期
6 刘继业;;欧盟的全球援助体系概况[J];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09期
7 冯仲平;;中欧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石——欧盟公布对华新政策[J];世界知识;1995年16期
8 新晚文;欧盟鼓励少用个人车[J];道路交通管理;2002年10期
9 屈从文;欧盟委员会超国家性质分析[J];欧洲研究;2004年06期
10 尚千琳;;普罗迪:学者从政的星光大道[J];大经贸;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淑仁;;论中国与欧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2 姜照辉;;国际合作理论分析中国欧盟合作[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3 陈瑞莲;;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寿平;;《里斯本条约》与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深化[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叶江;;试析《里斯本条约》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兼谈欧盟对台政策未来的走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6 吴燕妮;;浅析欧盟发展援助政策的演进及其在中欧关系中的作用[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策——反思与出路[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小宁;朱昒基会见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拉米[N];人民日报;2001年
2 驻欧记者 窦德龙;欧盟拟再推“欧宪”重启[N];解放日报;2007年
3 本报专稿 林寒;有了欧盟“总统” 欧洲联邦还远吗[N];世界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位;欧盟成员国又陷语言困局[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刘黎;欧盟表示将要制裁帮美设监狱的成员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刘秀荣;欧盟向海地提供300万欧元人道援助[N];人民日报;2008年
7 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 张祖谦;《里斯本条约》有多重?[N];解放日报;2009年
8 章念生邋李永群;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见杨洁篪[N];人民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邢世国;密切交流扩大合作[N];黑龙江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吴绮敏;中国入世正逢时[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臧术美;欧盟地区政策改革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唐静;博弈与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曲宏歌;欧盟与性别平等[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博;欧盟对外人权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杨晓燕;欧洲主义还是大西洋主义?[D];复旦大学;2008年
6 方晓;欧盟规范性外交对中东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张弛;人权观差异与中欧关系[D];北京大学;2008年
8 杨娜;欧盟理事会权力的嬗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徐静;欧盟多层级治理下利益集团对欧盟决策过程的作用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晓;土耳其入盟进程对欧盟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伊国栋;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文化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李邦海;从伊拉克战争看欧盟共同外交政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李琳;团结基金与欧盟地区政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鹏;欧盟防务一体化:进程与反思[D];暨南大学;2007年
6 陈小兰;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机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屈瑞铎;浅析冷战后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的英国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单宁;欧盟对非加太发展援助中的“政策一致性”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静;欧洲联盟多层级治理的理论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程亦婷;欧盟视听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75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7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