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亚海权战略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基于战略外溢效应视角的分析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lan for China to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all direc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economic rise. This strategy itself contains a profound geopolitical color. The power game in big-power relations will change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of the region's ocean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trategic spillover effect holds that the evolution of strategic intention and national will lead to different types of strategic spillover effe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merica's Asia-Pacific rebalancing strategy,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launched a sea power strategy focusing on East Asia. This new strategy releases its strategic intention in East Asia, the national will to intervene in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East Asian Seas, and the willingness to safeguard maritime cooperation.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American East Asian Sea Power Strateg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 has three possibilities: positive sum effect, negative summation effect and uncertain e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in the future depends on whethe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n build mutual trust, st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in the new type of major powers' maritime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
【分类号】:D822.371.2;F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淑梅;;基于欧盟标准化外部性的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徐小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特征研究[J];俄罗斯研究;2014年06期
3 葛红亮;;非传统安全与南海地区国家的策略性互动[J];国际安全研究;2015年02期
4 毛艳华;杨思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能力建设[J];国际经贸探索;2015年04期
5 朱翠萍;;感知威胁、建构威胁与美印海洋战略延伸[J];南亚研究;2013年02期
6 夏厦;;从威胁认知视角解析伊朗核危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02期
7 刘永涛;;建构安全“威胁”:美国战略的政治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6期
8 杨鲁慧;;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国际安全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刘雨辰;李慧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制衡逻辑——兼论中美互动的关系样态[J];太平洋学报;2014年10期
10 胡波;;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军事竞争与战略平衡[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军;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内外动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何莉琨;《大学》“知止”思想新解[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郑红梅;;马克思论必然王国中自由的两个向度——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4 张丹华;论国际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冷战”[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5 范明英;;历史与现实:中国崛起的阶段性“安全困境”分析[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6 戚骥;;21世纪初中美关系中的“贸易与汇率问题”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韩立娟;;中美经济关系中的政治因素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8 胡少明;;对我国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信仰状况的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5期
9 周德新;实践思维方式与哲学课案例教学[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贾中海;析美对台政策波动性的制约因素[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赵大兴;;论“一国两制”构想实施的政治前提[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葛壮;;论道教尊崇老者传统的文化特征及人文精神[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4 杨晓东;陈辉;;简析“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意义[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张永太;侯幸峗;修彦凤;;小议中药炮制“q婪ā敝小皅馈钡恼范烈鬧A];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仇华飞;;国际秩序转变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人参多糖抗疲劳和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晓保;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7 李超;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李强;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宝林;信任与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核缔约国的核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百爽;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武峰;市辖区政府职能定位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张红;《仪礼》祭祀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绍宇;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栾琮聪;全球化视野下当代中国国际战略演变的规律及其启示[D];山东大学;2010年
6 林锦;跨国采购合约下的劳工法律移植[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杨兴勇;当代中国模式的考察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婧;中美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比较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爱荣;视觉文化时代动画的育人价值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丽娟;“中国模式”:评述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虹;21世纪初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1年10期
2 王绍媛;吕春生;;日本能源海上通道中的美国因素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李兵;;论海上战略通道的地位与作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4 许可;东南亚的海盗问题与亚太地区安全[J];当代亚太;2002年03期
5 邱美荣;威胁认知与朝核危机[J];当代亚太;2005年06期
6 王健;戴轶尘;;东南亚海盗问题及其治理[J];当代亚太;2006年07期
7 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实施途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4期
8 贾大山;孙峻岩;罗洪波;;中国石油海运通道安全评价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喻常森;黄科;;试析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成因[J];东南亚;2006年04期
10 曹云华;;印尼贫困问题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白龙;[N];人民日报;2012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N];人民日报;201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王逸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牙韩彰;李庭华;朱金莉;阳秀琼;钟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航[J];当代广西;2014年09期
2 迎南;李杰;;香港沧桑与回归[J];现代舰船;1997年07期
3 郑海麟;;建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与战略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4年01期
4 钱利华;;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要素及其他[J];政协天地;2014年06期
5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学术研讨会召开[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邹立刚;;中国-东盟共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张利娟;;东西两翼平衡发展新格局[J];中国报道;2014年05期
8 薛力;;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解决南海争端的催化剂[J];世界知识;2014年10期
9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领导小组的通知[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02年15期
10 ;漳州市政协举办第二届海商论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座谈会[J];政协天地;2011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骆骁骅 实习生 庄迎 通讯员 朱文辉;开展专题调研 提出对策建议[N];南方日报;201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许利平;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多元互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记者 林东程;做“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N];人民政协报;2014年
4 记者 骆骁骅 通讯员 吴睿;利用本地优势搭建合作平台[N];南方日报;2014年
5 吕友清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中坦友谊焕发新生机[N];人民日报;2014年
6 记者 骆骁骅 通讯员 朱文辉;认真梳理总结吸纳意见建议[N];南方日报;2014年
7 记者 叶舒雯;加强贸易合作 弘扬海丝文化[N];泉州晚报;2014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通讯员 赖南辉;建议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基金[N];南方日报;2014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APEC与东亚合作中心 王玉主;借“海上丝绸之路” 构筑新型区域合作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 范祚军;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连环;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看中国的对外交往[D];外交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377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7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