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Abstract]:People's diplom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diplomacy and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strengthening dialogue and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eople of other countries and promoting China's healthy interac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with the world. Zhou Enlai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advocate people's diplomacy in New China. Zhou Enlai's thought on people's diplomacy was profound, distinctive, rich in content, self-made, and created a new style of Chinese diplomacy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role.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contemporary Chinese diplomacy.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分类号】:D8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汉景;赵军;;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的远航——政治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白立强;;以人为本的时代意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婷;李继武;;摒弃迷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前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0 秦德文,唐那碧,杨波;试论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特征——为什么说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又是统战工作对象[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6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忠朝;;行政安全与国家安全关系刍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陆庭恩;;中国与非洲国家首脑外交的范例——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问非洲[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9 李久林;;毛泽东与抗美援朝[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叶险明;;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的几点思考——兼论矛盾与和谐辩证法的限定问题[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可实 ,侯吞书;周恩来的人格美与统一战线[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王颖;周恩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3 严伟明;论周恩来统一战线的思想与实践[J];福建党史月刊;1998年S1期
4 童小鹏;周恩来对党的统一战线的杰出贡献[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孟昭瑞;;“文革”中的周恩来如何支撑核发展计划?[J];书摘;2009年01期
6 南山;力挽狂澜:周恩来在一九六六[J];炎黄春秋;1995年01期
7 王凤胜;周恩来文艺思想研究[J];发展论坛;1996年09期
8 张宝善;周恩来 宋庆龄 廖承志 叶剑英 郭沫若 邓小平──情注香港──周恩来与香港[J];炎黄春秋;1997年04期
9 ;周恩来论香港[J];支部建设;1997年05期
10 陈正卿;周恩来与民族资产阶级[J];档案与史学;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杰夫;;周恩来为打开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大门所作出的重大贡献[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寿春;;周恩来以和平外交争取国际和平环境的成功经验[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潘敬国;;周恩来与中国核外交战略的形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苏玉;;周恩来与建国初期的民主党派[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5 顾明道;黄武秋;;弘扬周恩来和平发展外交思想 促进地方对外友好交往[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6 鲁振祥;;共和国史上“大跃进”一词的应用与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祖爱;何敏;汪官锋;;“九一三”事件历史影响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林晓光;周彦;;毛泽东与新中国外交:以1950年代的对日政策为中心[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9 汪小平;;中苏关系与台湾问题(1954~1958)[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10 柳媛;;民间外交与中日邦交正常化[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青;徒步探访周恩来足迹[N];人民日报;2007年
2 梁保华;在江苏省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日报;2008年
3 童毅之;周恩来力促国共第三次合作[N];江淮时报;2006年
4 马小宁;周恩来雕像揭幕暨班厦更名仪式举行[N];人民日报;2005年
5 记者张焕利;周恩来展在横滨开幕[N];人民日报;2002年
6 李捷;曲曲折折中美关系[N];中国档案报;2003年
7 王旭馗;《沉思中的周恩来》拍摄前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齐生;周恩来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傅颐;周恩来和《上海公报》的诞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李立;周恩来生前对台湾问题的最后嘱托[N];中国档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至;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春玲;中美大使级会谈研究(1955-195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扬勇;建设新中国的蓝图[D];复旦大学;2009年
4 唐洲雁;毛泽东的美国观[D];复旦大学;2006年
5 刘印房;社会转型时期的“文人相轻”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钟龙彪;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研究:一种双层认知视角的解析[D];外交学院;2008年
7 徐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与运行(1949-1956)[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聂宏毅;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D];清华大学;2009年
9 尹海燕;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科学实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袁峰;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成长[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丽霞;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殷顺凤;胡耀邦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杨绍琼;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4 唐俐;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益飞;建国初期多党合作中的协商民主及其当代价值[D];扬州大学;2009年
6 曾广喜;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知识分子思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凤雪群;论建国前周恩来对我党外交政策的探索[D];湘潭大学;2004年
8 李学如;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述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勤;论周恩来的和平与发展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高伟;从中美和解看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外交风格[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80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8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