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21世纪中国的外交学研究——张清敏教授访谈

发布时间:2018-12-17 00:43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中国的外交学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也得到国际上外交学界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的外交学学科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当今外交学研究为何繁荣?中国外交学研究有哪些特点?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或学派?目前,中国的外交学研究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田田叶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清敏教授。张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对外政策分析理论与中国对外政策,近年来主要研究外交学理论与当代中国外交实践,著有《当代中国外交》《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研究:决策的视角》等。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China's diplomac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ctive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China's diplomatic research has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 and has also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diplomatic circles. How did the subject of diplomacy in China come into being and develop? What is the prosperity of diplomatic research today?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diplomacy? Have you formed your own school or school? At present, what are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diplomacy? What are th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Therefore, Tian Ye, a PhD graduate student of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Peking University, interviewed Professor Zhang Qingmin of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Peking University. Professor Zhang's main research areas are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theory and China's foreign policy. In recent years, he has mainly studied diplomatic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diplomatic practice. Author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iplomacy, the study of US Arms sales Policy to Taiwan: a Decision-making Perspective, and so on.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春 ,张学斌;浅谈外交和外交思想——兼评陈乐民先生主编的《西方外交思想史》[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2期

2 张宏喜;;打造外交文化[J];世界知识;2006年16期

3 程俊雅;;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发展——关于和谐世界理论的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新中国60年外交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11期

5 杨洁勉;;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精髓和创新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07期

6 杨洁勉;;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三重历史使命[J];国际展望;2013年01期

7 杨洁勉;;当前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重点[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03期

8 魏天祺;;中国古代外交政策探微与借鉴[J];外交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9 管世琳;;军事与外交:二战史专题国际研讨会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01期

10 李莉;冷战后预防性外交的发展及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熊炜;王婕;;城市外交:理论争辩与实践特点[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3 李其庆;;中法外交风波与中国新时期外交[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4 ;奏响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时代乐章——党领导外交事业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5 孙德刚;;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论新时期中国在中东的斡旋外交[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6 胥莉;;试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7 孙进己;;历史上国际关系的几种基本模式[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吉胜;;国际关系的语言转向与建构主义的发展研究:以语言游戏为例[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9 杨扬;;国际关系的信任理论:一种社会学解读——兼析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互信[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10 俞新天;;国际关系中文化作用的理论探讨[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 崔艳红;和谐世界: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N];南方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丁刚;世博大舞台 外交新天地[N];人民日报;2010年

3 北师大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张胜军;中国不要另类外交[N];东方早报;2011年

4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秦亚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筱玟;外交工作成就辉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钟声;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的外交开局[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肖连兵;中国外交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大有作为[N];光明日报;2010年

8 赵可金;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十大创新[N];学习时报;2012年

9 本章撰文 赖娜;外交主打经济牌自主演绎大国策[N];东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水明 董力;中国外交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大有作为[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昭民;论法律外交[D];吉林大学;2015年

2 周叶菁;美国对华金融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4 孙晓玲;犹太利益集团与美国中东外交政策(1967-1984)[D];复旦大学;2005年

5 肖文黎;中美联络外交及美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宫世霞;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7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8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金良祥;创伤性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堂;灾害外交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彩霞;中国高铁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媛媛;城市外交:理论、实践与未来[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4 荣梓汀;新媒体外交:公共外交新形式[D];山西大学;2015年

5 蒋缙;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肖雄;中美元首外交新形态[D];南昌大学;2015年

7 张志文;中国反制性外交研究(1992-2012)[D];复旦大学;2014年

8 隗倩;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D];外交学院;2016年

9 陈昱彤;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外交探析[D];外交学院;2016年

10 焦洁;朴槿惠政府时期韩国的中美平衡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383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83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