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共生型国际体系:理论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8-12-17 15:09
【摘要】: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中国的未来走向及其对现存世界秩序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为中国迈向全球进行的外交理论准备,在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提出批判性反思的背景下,国际共生理论应运而生。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全球共生意识的进一步聚集为共生型国际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但共生型国际社会的出现还有赖于原有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关系的互动、国家自身的演变和发展、国际争端处理机制的建构。
[Abstract]:With China's strong national strength, China's future trend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existing world order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a preparation for China's diplomatic theory toward the worl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symbiosis came into be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wester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fter the cold war, the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of all countries and the further accumulation of global symbiotic consciousness have made it possible to establish a symbiotic international system.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symbiotic international society also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emerging powers,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themselv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金应忠;;为什么要研究“国际社会共生性”——兼议和平发展时代国际关系理论[J];国际展望;2011年05期

2 金应忠;;共生性国际社会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国际观察;2012年04期

3 胡守钧;;国际共生论[J];国际观察;2012年04期

4 金应忠;;国际社会的共生论——和平发展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J];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金应忠;;共生性国际社会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国际观察;2012年04期

2 杨洁勉;;新型大国关系:理论、战略和政策建构[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3 金应忠;;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兼论国际社会共生性[J];国际观察;2014年01期

4 蔡亮;;共生性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的道、术、势[J];国际观察;2014年01期

5 黄平;;变迁、结构和话语:从全球治理角度看“国际社会共生论”[J];国际观察;2014年01期

6 金应忠;;避免全球性结盟分裂对抗是当代大国的历史使命——兼议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展望;2014年01期

7 苏长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8期

8 熊李力;;共生型国际体系还是竞合型国际体系——兼议亚太地区国际体系的历史与现实[J];探索与争鸣;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君涵;中美经济共生关系及其调整[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金应忠;;论两个体系世界的发生和发展与全球问题[J];国际展望;2010年01期

2 金应忠;;为什么要研究“国际社会共生性”——兼议和平发展时代国际关系理论[J];国际展望;2011年05期

3 金应忠;;空间与轨迹:两个体系中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战略定位历史变迁新解[J];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4 金应忠;;国际社会的共生论——和平发展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J];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本文编号:2384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84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