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模式:大众参与模式之建构——基于传统反恐模式的反思
[Abstract]:On how to counter-terrorism, the international has formed the judicial model and the war pattern. Because of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anti-terrorism mode, the long-term nature of anti-terrorism activities and the arduous demands of anti-terrorism task, the mass participation mode must be established. The mode of mass particip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evention of anti-terrorism measures, sustainability of anti-terrorism measures, universality of participants and so on. It calls for anti-terrorism should strengthen mass preven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imely establishment of anti-terrorism intelligence early-warning mechanism. When the terrorist attack occurs, it can recognize and avoid the terrorist attack in time, and make use of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the scene to combat the terrorist attack when the injury cannot be avoided.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clues to counter terrorism,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the public should provide help to the victims in time. The mode of mass participation should play a basic role in anti-terrorism, and the positive role of traditional anti-terrorism mode is also indispensable.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当前云南反恐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D2014ZD05)
【分类号】:D81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希若;;“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战略的演变[J];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01期
2 倪春乐;;从当前反恐模式看中国反恐刑事程序立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王传磊;;恐怖犯罪活动的防范处置探究——以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案件为例[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5期
4 张建华;王丰丰;李大玖;胡晓光;徐海静;;看别国如何开展“全民反恐”[J];共产党员(河北);2014年18期
5 谢玮;张璐晶;;民众如何反恐?[J];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22期
6 李莉;;美国反恐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02期
7 刘华;;论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和要件[J];犯罪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探析——以中东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马勇;;俄罗斯与美国反恐战略之比较[J];东北亚论坛;2010年05期
3 洪文涛;;论恐怖主义及其未来——网络恐怖主义[J];办公室业务;2013年21期
4 郝英兵;靳高风;;公众反恐防暴被害预防对策体系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 罗钢;;敌人刑法抗制恐怖活动犯罪的本土化运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李小超;;从美国智库的观点出发分析美巴联盟的基础[J];河南科技;2010年02期
7 罗开卷;;试论我国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的防范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李慎;张玮;;试论防御型反恐怖模式[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郑永兰;梁润;;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保护:困境、标准与机制构建[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张家栋;;美国反恐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J];美国问题研究;2005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立新;郭莉;;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及行为样态[A];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C];2014年
2 罗钢;;恐怖活动犯罪治理与敌人刑法[A];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尹淑艳;后冷战时代的中国政治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王新;后冷战时代中美俄三边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唐玉华;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李汉中;恐怖主义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之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姜海南;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政治安全与中国政治安全维护[D];暨南大学;2007年
9 王吉美;9.11后美国边界安全政策变化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10 黄爱武;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恐怖主义犯罪构成要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袁金娥;巴基斯坦在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中的政策与作用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兰兰;论我国恐怖主义犯罪与普通犯罪的适用冲突[D];兰州大学;2011年
4 朱桃红;印俄战略伙伴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程瑞;基于霸权目标的美国国际战略调整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吴穹;美军反恐作战行动精神教育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于浩;美国“反恐战争”的宗教因素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强;恐怖主义与反恐中的人权问题[D];外交学院;2005年
9 陈秋妹;反恐时代下国际海事安全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10 余远来;中美军队参与应对非传统安全政策之比较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洁;中国的反恐政策:原则、内容与措施[J];当代亚太;2005年11期
2 廖志红;浅谈恐怖犯罪的特征及处置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吕岩;;西北边境地区面临的恐怖威胁及对策研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1期
4 张凯;;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刑事规制——兼论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彭光谦;国际战略格局剧变中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J];美国研究;1993年04期
6 李晓岗;美国的“爱国主义”与反恐战争[J];太平洋学报;2004年09期
7 高中;后9.11时代西方法治社会面临的挑战[J];政治与法律;2004年05期
8 R.德沃金,李剑;恐怖主义与对公民自由的袭击[J];世界哲学;2004年02期
9 郭宝;;从昆明“3.01”恐怖事件引申的若干问题探究[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正学;;完善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模式的对策选择[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张明玖;;政治参与模式与社会政治转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3 高旺;;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与社会政治转型[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邓辉;;利益视角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模式的构建——以厦门PX项目事件中公民政治参与为例[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孙超;;西方民主制度下的政治参与模式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冲;;私营企业主制度性政治参与模式的表现及原因[J];现代商业;2008年06期
7 赵红卫;;论中国现代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胡绍元;钟纯真;;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模式下有序政治参与探究[J];前沿;2011年19期
9 刘建明;史献芝;;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梳理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3期
10 李彦泽;;政治参与模式评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钟振宇;关爱留守儿童将构建全社会参与模式[N];四川日报;2014年
2 通讯员 张磊 吕婷 谭威;市中区志愿者活动为“创城”添彩[N];济宁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人杰;我国公民参与模式研究:公共行政的视角[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罗桂;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政策参与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3 徐琪;网络公民参与的问题、对策及前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李勇军;西方政治参与模式的历史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3年
5 杨帆;旧城住区可持续改善参与模式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88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8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