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政策关键的多边主义:上海合作组织(SCO)案例分析(2001-)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14.1;D822.3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军;“揭开外交神秘的面纱”——采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J];世界知识;2004年03期
2 张磊;试论合作安全在东亚的发展及其局限性[J];国际观察;2005年03期
3 熊燕;;为多边主义问诊——荣格对萨维尼的批判[J];法制与社会;2008年17期
4 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5期
5 谢立言;;中国外交的多边主义转型及其解释[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6 王公龙;多边主义与东亚的安全困境[J];当代亚太;2002年10期
7 陈寒溪;多边主义与亚太安全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2期
8 德福安,徐鹤鸣;欧盟与中国联合推进多边主义及发展模式的多样性[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3期
9 ;首届中国国际问题论坛“多边主义与中国外交”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J];世界知识;2005年13期
10 肖刚;多边主义与东亚高政治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建军;;美国参与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多边主义的视角[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2 叶青;;试析新中国参与国际多边合作的理念演变及动因[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4 张泽森;;兴国济世的优方良策——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时代价值[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春;;论全球环境治理的合法性——一项结合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尝试[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简军波;;规范视角下的中欧关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7 吴莼思;;联合国与国际反恐合作——兼论联合国与美国的关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8 陈东晓;;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与中国安全环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9 王刚;;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和谐世界建设问题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10 郭寒冰;;预防性使用武力与世界和平的维护[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金江;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2 李文政;从多边主义到边缘依赖[N];人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丁宝忠;安南强调多边主义重要性[N];人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刘江永;反对国际暴力 倡导和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本报驻罗马记者 穆方顺;意法欲结为“欧洲多边主义”轴心[N];光明日报;2006年
6 刘涛;金融峰会启动新一轮全球多边主义[N];民营经济报;2008年
7 许宏治;携手推进多边主义[N];人民日报;2004年
8 郑永年;多边主义和中国东盟关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9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 王宝付;坚持多边主义 实现共同安全[N];人民日报;2005年
10 刘桂山、马知涵;推动多边主义 深化亚欧合作[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宁;科技革命对多边主义的多维建构效应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侯自强;从多边主义思想到国际制度建立:美国创建联合国的经验[D];外交学院;2013年
3 王良生;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尹斌;后冷战时代欧盟的中东政策与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都允珠;后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区域多边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俞顺洪;“新区域主义”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张建新;霸权体系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8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彬;RTAs涌现背景下国际贸易法治秩序的重构[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燕;欧盟多边主义:理念、实践及对中欧关系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子介;多边主义与东北亚安全合作[D];辽宁大学;2011年
3 郭平;多边主义与战后欧洲长和平[D];南京大学;2013年
4 李丽娜;新东方政策:联邦德国对多边主义的全面实践[D];武汉大学;2004年
5 高志成;个体主义范式下的多边主义生成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朱颖;日本在亚洲实践多边主义的原因及困境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骆沙莉;多边主义:国际制度与主导国家之间的互动[D];外交学院;2002年
8 姜周峰;东亚多边主义发展及其前景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方颖;冷战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波;新中国多边外交发展历程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1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9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