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日同盟新空域:网络及太空合作

发布时间:2019-01-22 17:09
【摘要】:美日在网络及太空等新空域正在展开前所未有的互动。美日在网络空间的合作由关注经济向关注国家安全过渡,表现出起点高、跨机构、机制化、功能明确等鲜明特点。美日太空合作其趋势是合作内容由简单向复杂演化,合作领域由民用向安全深入,合作对象由双边向多边拓展。美日太空合作与网络空间合作相比,表现出起步早、近期提速快等特征。目前,美日网络合作与太空合作出现战略设计、机构协作以及机制推进的同步化。美日欲打造"网络同盟"、"太空同盟",还需要面临战略设计、法律界定、技术合作以及互信确立等方面的挑战。同时,美日在新领域迅疾而富有特色的合作,迫使我们不得不审慎地思考网络与太空安全议题。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re engaging in unprecedented interaction in new airspace, such as the Internet and spac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n cyberspace has changed from focusing on economy to paying attention to national security, showing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starting point, cross-organ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clear function, and so on. The trend of spac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s from simple to complex, from civilian to security, and from bilateral to multilateral. Compared with cyberspace cooperation, American-Japanese space cooper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start and fast speed. 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network cooperation and space cooperation, strategic design, 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mechanism to promote synchronization. To build a "cyber alliance" and a "space alliance",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lso face challenges in terms of strategic design, legal definition, 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mutual trust. At the same time, the rapid and distinc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n the new field has forced us to think carefully about cyber and space security issue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大学中日经济共同研究中心;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GJ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81002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ZZO14)
【分类号】:D871.2;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景全;;欧美列强的东亚地缘及海军战略(19~20世纪中叶)[J];东北亚论坛;2007年01期

2 刘雪莲;王勇;;全球化时代海陆关系的超越与中国的选择[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瑜;;《美日行政协定》签订之始末[J];东北亚论坛;2009年06期

2 于迎丽;;构建中国周边战略:挑战与思考[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年02期

3 陈彩云;苏浩;;陆主海辅——中国地缘特征探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赵启栋;;1853~1894年间英俄争霸东亚对东北亚国际局势的影响[J];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明;陆海统筹与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路[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冬花;论海洋空间的社会建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景全;关于中日钓鱼群岛争端的几点认识[J];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2 于素秋;何鹏举;;在新的国际秩序中构筑中日关系的新平衡[J];东北亚论坛;2010年05期

3 张威威;张光新;;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强化——以联合军事演习为视角[J];东疆学刊;2009年02期

4 张妍;信息时代的地缘政治与“科技权”[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先才;;当前美日对台战略的困境[J];统一论坛;2007年06期

2 谈家水;;1972年前美日同盟“涉台”政策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毕世鸿;;当前美日两国在改善对缅关系上的合作与竞争[J];和平与发展;2012年03期

4 荣小民;美日之间会再次爆发战争吗?——评《即将来临的对日战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5 席来旺;;美日欧加紧对亚太争夺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09期

6 张骥;田文林;刘海涛;;美日争夺的焦点——亚太[J];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06期

7 孙茹;;美日韩合作能走多远[J];世界知识;2014年08期

8 牛军;王东;;中美日安全关系与东亚安全环境[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9 刘江永;;美日的结构性政治摩擦[J];当代世界;2007年09期

10 钱文荣;;评析2011年度美日“2+2”会议[J];亚非纵横;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夏立平;;中美日如何争取共赢和避免安全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冯昭奎;;中美日博弈的辩证法[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106期)[C];2012年

3 邢源源;;美日创业活动与交易治理机制比较[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云;;美日台海政策新动向[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夏晓阳;美日首脑会晤:“演戏给中国看”[N];文汇报;2013年

2 驻东京记者 刘洪亮;美日同盟欲构筑“中国包围网”[N];文汇报;2011年

3 辞河;对美日要挥拳头[N];世界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高杨;作“渔权”让步,美日意在离间两岸[N];人民政协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李高超;美日为何“不合拍”[N];国际商报;2014年

6 外交笔会 王]N生;中美日的良性互动[N];解放日报;2008年

7 记者 马菲 周之然 刘军国 温宪 莽九晨;韩美日三方会谈在首尔举行[N];人民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李秋;欧美日韩齐登场 重卡上演多国恋[N];中国商报;2013年

9 于新东 牛少凤;中美日德经贸的前世今生[N];国际商报;2013年

10 [美]爱德华·林肯 徐新明 译;高技术竞争美日难分高下[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美日联盟的强化与国际化趋势[D];外交学院;2005年

2 王晓珂;21世纪初美日同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D];外交学院;2012年

3 李彩风;冷战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的差异性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王雪燕;美日同盟的重新定义及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5年

5 聂玉芳;冷战后美日经贸关系的影响和未来发展[D];暨南大学;2000年

6 马琳;比较分析冷战后的美日与美韩军事同盟[D];外交学院;2012年

7 徐子鹰;从联盟约束角度看美日同盟的走向[D];外交学院;2014年

8 宋佳琳;美日韩三边关系的强化及其走势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秋博;二战后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机制与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侯瑞方;近三十年来美日对台干涉政策的比较分析[D];外交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2413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13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5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